“观音铁韵 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开幕

作者:苏水良 谢德炳

    在安溪县刚刚获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首位殊荣之际,由中国网球协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安溪县人民政府、福建省网球协会、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于2009年11月6—8日在福州隆重举行。这是安溪县继今年“安溪铁观音神州行•香江行”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茶事宣传推广活动。
    作为此次福州茶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主办方还将首办“安溪铁观音”杯全国网球邀请赛。届时,政界、企业界、体育界、文艺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众多知名人士将聚集榕城,一同领略观音铁韵的神奇魅力。“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将在国内茶界引起极大反响。
    “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的举办,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文件精神,按照“高档、高端、聚焦”的总体要求,充分展示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属性、品牌魅力、文化内涵及和谐、健康、休闲的时尚风潮,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展示安溪茶人致力发展茶产业、打造海西特色品牌的不懈追求,让安溪铁观音这一海西名牌更好地造福八闽大地,造福天下爱茶人,为海西建设和中华茶产业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
    协办此次茶文化活动的有: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安溪龙馨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福建魏氏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县祥华冠和茶厂、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福州清铧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品鲜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安溪铁观音名企。

观音铁韵香飘榕城

    世界名茶安溪铁观音作以其独特的“观音韵”与“圣妙香”,广受八闽大地社会各界钟爱。“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期间,主办方将在福州推出系列活动:
    ——茗香墨香,雅韵传情。11月6日15:00—16:30,“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将在福州大饭店五楼国会厅举办。届时,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有关领导、各大媒体记者将莅临,现场品茗论道,部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将应邀在启动现场挥毫泼墨。茶艺书法辉映、茶韵墨香交融,美好雅致的情境中,您将领略到浓浓的观音神韵。
    ——千店万人,共品佳茗。安溪铁观音是福州茶叶市场的主流,在安溪铁观音秋茶上市之际,11月3日—8日,主办方将组织福州市区的3000多家安溪铁观音茶庄(店),举办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讲座、斗茶会、新茶品尝会、茶艺表演、书画创作、涉茶产品展示等,结知音、交新朋,共品铁观音。6日,三和茶业将为军旅书画家徐天春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个人书画作品展;7日,地处福州西湖宾馆的日春茶文化馆,将举办安溪青年女作家林小玲作品研讨会。还有形式多样的品茗寻韵活动,参加者既可以是精心组织,也可以随意组合,品名现场展示的安溪铁观音烘焙技术,将营造出轻松活泼、温馨惬意的铁观音茶文化氛围。
    ——品茗健身,动静相宜。安溪铁观音是休闲养生的国饮;网球运动是休闲健身的时尚。此次福州茶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品茗与健身的有机融合。11月8日,在福建省体工大队网球场举办“安溪铁观音”杯全国网球邀请赛,设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邀请全国各地网球爱好者参赛,使国饮名茶与网球运动有机结合,让和谐品饮之静与休闲健身之动相得益彰。
    ——短信答题,有奖征答。为普及安溪铁观音知识,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活动,11月2日—30日,由主办方精心编印的5万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知识小册子,将在福州广泛分发。同时精编8道题目,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向福州、泉州、厦门等地200万手机用户,发送数百万条短信,开展有奖征答。
    ——万份茶礼,惊喜派送。为回馈广大福州市民对安溪铁观音的厚爱,11月6日—8日,主办方将通过新华都在福州的六个大型购物场所,举办购物抽奖活动,免费赠送万份安溪铁观音茶叶、茶具和茶食品等茶礼。
    ——名家论茶,茶香弥漫。作为整个活动的压轴大戏 ,“观音铁韵•情满海西”品茗会将于11月8日15:30—17:00,在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宴会厅福州厅隆重举行。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向安溪县颁发“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奖牌奖杯,举行“安溪铁观音”杯全国网球邀请赛颁奖仪式,向参加品茗会的领导、嘉宾、选手赠送2009年秋季特级安溪铁观音茶礼。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代表,将向安溪县颁发安溪铁观音荣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牌匾。品茗会上,茶界泰斗、百岁茶人张天福等专家,将与各位来宾分享安溪铁观音的健康养生心得。著名相声演员、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应邀主持品茗会。品茗会上,与会嘉宾将欣赏到精彩的相声和小品节目。

茶文化活动展现新亮点

    ———层次高端,规格提升。与以往主要由安溪县政府独家举办的茶文化活动不同,此次“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由中国网球协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唐国忠(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泽彭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中组部原副部长)担任组委会名誉主任,李有林(中国网球协会驻会副主席)、徐钢(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张天福(百岁茶人、茶界泰斗)、骆少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黄恒学(北京大学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施兆鹏(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茶学专家)等担任顾问,张家坤(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担任组委会主任。李建国(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万伯翱(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陈发树(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侨(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等担任组委会副主任,使活动规格、活动层次提升。
    ———主题突出,多方联动 。安溪铁观音是生态之饮、健康之饮、和谐之饮,造福天下爱茶人。参与举办此次活动的,既有地方政府,又有知名企业;既有茶业协会,又有体育组织。多方合作联动,将进一步扩大安溪铁观音的市场影响力。活动将吸引国内体育界、文艺界、企业界、新闻界等众多知名人士相聚榕城,品茗赏艺、休闲健身,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品牌美誉度,让安溪铁观音这一海西品牌,为海西建设,为中华茶产业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与面广,规模盛大。此次活动,既有高雅的品茗健身活动,又有通俗易懂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知识普及;既有知名人士的高端莅临,又有广大普通群众的热情参与。活动期间,安溪县将组织福州市区的3000多家安溪铁观音茶庄(店)同时举办品茗活动, 200万个手机用户有奖征答、万份茶礼惊喜派送,活动参与面广、活动规模盛大。“观音铁韵•情满海西”茶文化活动,必将成为海峡两岸茶业史上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场盛大茶事。

安溪摘取2009年度中国茶业界两个“第一”

    10月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首次公开发表“2009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发展报告”,安溪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
    10月中旬,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茶叶学会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委会,联合评选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安溪铁观音位居首位。
    实至名归摘取中国茶业界两个“第一”的荣耀,是安溪铁观音继荣获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国茶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被外商评为最熟悉和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福建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和贡献力品牌之后,安溪茶产业竞争实力和安溪铁观音品牌魅力的又一次综合展示。
    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素以茶叶品种丰富,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著称。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深入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小茶叶做出大产业,茶业支撑起安溪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惠及万民的生命之树、幸福之源。
    2008年,全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年产茶叶6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仅茶叶收入就达3700元,占到53%。安溪创下了县级茶园总面积、年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销售渠道、茶叶从业人口、受益人口、农民从茶叶中的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今年1—9月,全县茶叶产量近4万吨,产值48亿元,茶业发展总体健康平稳。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安溪茶产业的发展。2006年,省委卢展工书记在泉州调研时,针对安溪铁观音独具魅力的品牌特性,欣然赞誉“观音铁韵”。2007年,卢书记为《走进安溪——铁观音的王国》作序,文章高度肯定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成就:“安溪的经验表明,发展茶叶生产,弘扬茶文化,是我省农民增加收入,广大农村迅速致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茶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安溪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今年8月2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小晶在《安溪铁观音产业积极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的文章上,就安溪茶产业积极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做法作出重要批示:要支持并逐步推广,尤其要有龙头企业参与。9月10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专程到安溪调研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和茶叶庄园建设,充分肯定安溪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效。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极大地鼓舞安溪做好茶业等各项工作的信心。

安溪茶产业不断发展持续跃升

    为推动安溪茶产业持续发展不断跃升,今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决定,在2009―2011年组织开展“茶产业提升年”活动,重点推进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套延伸产业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建设,在生态建设、质量管理、科技提升和文化注入等方面不懈努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安溪茶产业的内涵,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不断增强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夯实茶叶品质基础。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一片富含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土壤,再配合适宜的气候,才能构成优质茶树生长的基本因素。而生态茶园就是让茶树回归到原始天然的生长状态。近年来,安溪积极把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举措,提出生态茶园建设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重视建设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由重视面的普及向点面结合转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如今,全县已建设20万亩无公害茶园、10万亩优质连片铁观音基地、7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和2万亩有机茶基地,完成2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使全县的茶叶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加强晋江源头保护,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构建“绿色乡村”、“绿色水系”、“绿色人居”,以绿色生态赢取茶业竞争优势。
    借鉴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今年来,按照泉州市委书记徐钢的指点,安溪县把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作为“茶产业提升年”的重点,围绕“品质管理、品牌建设、品质界定、品格培育”的发展主线,加快茶业发展机制创新。全县确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茶叶庄园、茶叶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三种类型试点。特别是在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方面,全面推广华虹联作制管理模式,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步实施“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管理,建立以质量追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武器的品牌管理机制、以分级管理为基础的评价机制,用现代管理手段推进茶业发展。此外,为加强茶叶质量管理,安溪县强化标准规范市场,认真实施《安溪铁观音 国家标准》和《乌龙茶地方标准》,以标准指导生产,用标准规范经营。
    提升科技兴茶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安溪县重视科技兴茶,几年来,成立乌龙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组织开展乌龙茶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制和推广。成立安溪铁观音研究院,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签约重点课题研究,构建茶产业发展应对机制和支撑体系,推动茶产业科学发展。加强茶叶科研,与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省茶科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安溪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科学研究,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合作,在安溪建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两个国字号茶检中心,检验能力覆盖全国六大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的国家和行业茶叶产品标准,检测能力处于国内同类检验机构的领先水平,有力服务安溪乃至福建茶产业发展。建设安溪铁观音网上商城,加快网络营销发展。在中国茶业界首家编制和发布“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茶叶市场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服务茶叶市场交易。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茶业发展。2006年开始,安溪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每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培训内容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文化等各个层面。同时,每年都举办大型的乌龙茶初制、审评、拼配和烘焙技术大赛,提高涉茶人员的综合素质。
    注重文化助推发展,实现茶文化与茶经济双赢。品牌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安溪县坚持把文化理念贯穿茶业发展始终,注重以文化助推产业发展,通过持续不断举办茶文化活动,弘扬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几年来,安溪县先后举办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等各种大型茶事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安溪铁观音神州行”之南部行、中部行、北部行、东北行、西部行及香江行等大型考察采风交流活动,实现了政府、媒体、企业、茶商、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拍摄《婀娜公主》、《铁观音传奇》、《铁爷茶馆》等电视连续剧,用电视艺术的形式宣传安溪铁观音。成功申报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来,先后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办“安溪铁观音杯”全国中学生商标知识竞赛;在中国茶都举办“消费与发展”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与海峡都市报联办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大赛;应邀参加2009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承办“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主题日活动;组团参加首届香港国际茶展。通过形式多样的茶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安溪茶文化与茶经济互动共荣。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重要的台胞祖籍地,安溪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安溪县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机契机,依托安溪茶业的品牌效应和对台人文优势,以海峡两岸(安溪)茶业合作加工示范区为龙头,加快海峡茶博园、海西茶业基地、闽台茶叶机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包装、物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发展格局,把安溪铁观音打造成国际性大品牌,把安溪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及涉茶产品的集散地、名副其实的中国大茶都。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网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1-06 13:10:13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