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产生力量” 循环经济增长新一极

作者:苏水良
———访龙岩紫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振欣

    福建省龙岩紫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跨产业的综合性大型企业。这家企业在总结自己的企业文化时,有一句核心的话,就是“凝聚产生力量。”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该企业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振欣,从中更加具体地感受到,“凝聚产生力量”这一看似平凡却又深刻的道理,也全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增长新一极的全新构想,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凝聚的力量

    郑振欣在诠释紫金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时说:“水泥有凝固的特性。它掺和沙石成为混凝土,凝固后才有强度,才能筑桥铺路,盖起高楼大厦,即凝聚产生力量。将水泥的这一特性引伸到企业文化上,就是企业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紫金集团中的“紫金”,原是一个水泥产品的牌号。这个牌号的水泥,出自一家乡镇企业,即龙岩红坊水泥厂。该厂创建于1983年,年产4.4万吨,属于典型的“小水泥”。因该厂地处龙岩的紫金山下,故其产品起名为“紫金牌”。
    此后十年左右的时期里,尤其是1992年前后,在闽西各地,类似红坊水泥厂那样的立窑小水泥企业,曾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但市场无情,没过多久,这些“小水泥”便大部分淹淹一息,甚至熄火倒闭了。当那些五花八门的水泥牌号像过眼烟云,在市场上逐渐淡化或消失之时,紫金牌水泥却赢得了用户的信赖,不仅一直在市场上挺立着,而且还在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域。这原因,细说起来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紫金牌水泥有着相对稳定和过硬的质量。
    一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不仅仅是这家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过硬,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过硬。而企业的生产管理又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却是人。这些人之所以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发挥了过硬的作用,就是因为这家企业对员工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紫金牌水泥在市场上的突出声誉,催生了龙岩紫金水泥有限公司。至此,“紫金”就不只是水泥产品的品牌,同时更是水泥企业的品牌了。后来,为适应市场需求,紫金水泥有限公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建设新厂,努力扩大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一步一步地壮大起来了。
    “紫金”的壮大,又对其它同行业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产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了多家企业和不少社会精英人士加盟。至2003年,即紫金牌水泥诞生后的20年,一个汇集建材、化工、电力、百货、物流和竹木深加工等跨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即福建紫金建材集团公司应运而生。2006年,该集团公司的产值达12亿元,创利税1.2亿元。再后来,便是龙岩紫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
    “紫金”,从一个产品的品牌,到一家企业兼产品的品牌,再到一家大型集团企业的品牌,这个过程,正是“凝聚产生力量”的生动写照。

模范的作用

    2007年9月26日,龙岩紫金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总部在龙岩成立,郑振欣任该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率领公司一路前进。紫金集团成立管理总部,可以有效地整合集团内各部门各企业的管理人才资源,可以进一步理顺集团下属各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标志着这个集团企业在管理工作上向着职业化和现代化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可以说,这是该集团内部人才和人心的又一次凝聚。
    在谈到这次凝聚时,郑振欣说:“我只是一个牵头人而已,脱离不了企业内部整个管理团队的背景。”这句话既谦和也实在。不过,郑振欣之所以会成为这个企业集团的牵头人,却也并非偶然。
    郑振欣今年45岁,在大学读书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得福州大学地质专业学士学位后,曾在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工作了3年。1988年他回到家乡龙岩后,就一直在矿产、建材部门滚打摸爬,相继在多个单位和多种岗位工作过。例如,他曾担任过当时县级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销售科科长、稽查队队长、副总经理及其公司下属的水泥厂厂长等。又如,他曾担任过天宇集团副总经理及其集团下属的贸易公司经理、水泥制品厂厂长和党支部书记等。1997年8月起,他还担任了多年新罗区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郑振欣不论在哪个单位和哪种岗位工作,都有让人称道的业绩。所以,他1996年就被县级龙岩市新成立的青年企业家协会选为会长,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1998年被评为闽西十大青年标兵之一,2002年兼任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2007年初被选为龙岩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并于2009年被授予了2007—2008年度“优秀市人大代表”荣誉称号。
    本来,少年时代的郑振欣很想做一个像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但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需要,使他走上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之路。既然如此,他也就决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并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一番事业来。
    2004年4月,郑振欣出任福建紫金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面对集团中各企业创建时间不同、体制各异、管理方式不一等状况,他十分注重而且善于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做各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并平衡各企业之间的利益。他认为,不论企业的成分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甚至做到该行业的制高点,才能有好利润,才能让投资者和员工们有好收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居于这一共同追求,通过郑振欣的牵头和有效沟通,集团中的多个企业都在紫金的这个平台上集在一起,团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了。其中有些企业,并不在本地,而是在漳州、厦门,甚至远在山东、贵州。
    随着企业的逐渐做大做强,郑振欣也有意识地加强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2005年,郑振欣获得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他还是马来西亚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在读博士。有个更深厚积淀的郑振欣,开始朝着更远大的目标迈开了步伐。

高效的循环经济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以来,一方面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另一方面是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为了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又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国家在努力调整产业政策,同时制定多种优惠措施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06年,郑振欣和他的企业管理团队结合龙岩的实际和自己企业的能力,开始筹划创建“龙岩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对社会的责任所在。郑振欣还在一篇题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论文中,详尽具体地阐述了其中的相关问题。
    在致力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同时,郑振欣还积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4月29日,投资32亿元的龙岩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项目,在新罗区雁石镇破土动工,该工业园占地2000亩,预计5年内全部建成。该园将火电、水泥、化工和竹木深加工四个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把一个企业或一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或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该工业园全面建成后,年创产值可达28亿元,年创利税可达5.8亿元。其中,光是紫金牌高标号旋窑水泥的年产量可达650万吨,将成为福建水泥行业的重要力量。
    龙岩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也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去年11月19日,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胡渡南前来正在施工中的工业园区视察时,充分肯定了建设这一园区的特色创意,认为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循环化、再利用的原则。中国建材协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这个工业园区“不仅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新典范和试验园区。”同时,因为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出成绩,郑振欣在2008年被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聘任为研究员。该工业园区目前也已被列为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
    所谓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生态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循环经济也就是绿色经济。紫金集团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更高层次的凝聚,其产生的绿色经济力量也无疑将更强大更悠长。(载2009年6月号,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P36—39页)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5-17 00:16:22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