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需超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作者:苏文彬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国以来的宏伟目标。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是一贯方针、方略。建国以来,党中央领导下农业发展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显著成就。然而1949年四亿伍仟万人口到现在增加到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这就是排在我国面前的农业问题仍然是件十分突出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才闻玉兔凯旋曲,开唱龙年祝福歌”,龙年到来,龙的民族、龙的传人、龙的精神,应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六中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开拓进取。我们呼吁奋斗在农业战线上的八亿农民弟兄姐妹们,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人们不会忘记1959-1962年因天灾人祸造成的几年度荒年代。全国饿死多少人的悲惨教训。由此,让我们清醒的感悟到粮食在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粮食在和平年代重要、冷战时一样重要,特别战争年代更是重要。粮食在战争中同科技先进武器军事力量同样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也是个农业弱国。为什么呢?基于两多四低: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多,农业科技含量低,农耕机械化水平低,单位亩产低,农民生活水平最低。十三亿人的人口里有8亿多农业人口,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只占10%,这就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人口大幅度的减小,以最大幅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幅度提高单位亩产;最大幅度降低粮食进口量,做到粮食能够自供自给。最大幅度提高以粮为纲的农业产品质量,以达到既高产又环保的安全粮食。好在今年(2012)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冲锋号。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必须高度的认识到“三农”的重要地位。必须与时俱进、时不我待,提起精神,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奔向农业现代化。
      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落实农业科技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必须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这是一场巨大的转变方式----是一场农业科技大革命。目前西方经济危机,危害全球经济受牵连。然而西边不亮东边亮,这也是给我国私营企业转变投资农业企业,“二次创业”振兴农业的良好时机。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一、农业科技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历史的新阶段。有众多农业人口和辽阔的耕地。无论是粮食和农、林、鱼、牧和蔬果都必须达到富余的余粮国。要保证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持续经济发展就必须推进农业科技大革命。土地是有限的,科技是无限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工业要地、城市建设要地、交通道路要地、绿化生态环境保护也要地,那就必需科学规化,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就是用最少的土地,创造最多的效益,最多的财富。
      首先要靠文化引领就必须从教育入手,推进农村文化基础教育。有计划的培养种业、农机操作、管理、水利、环保等大量农业科技人才,增办农业专科学校和科研机构。立足自力更生,自我研发出更先进高品质种业、化肥和农药。以高效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率,提高单位亩产和质量。以少面积产出更多无毒无污染的安全粮食。为此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逐步走向科、农、企挂钩联手的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道路。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要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基本保障,在班子建设,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工夫。现代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要求更高起点,赋予更艰难的任务;更宏伟的目标,赋予更庄严的使命。这是落实农业科技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效手段。

      我国数千年未的锄头加犁、耙的人工耕作手段已远不能适应目前农业的需要,已进入中高级阶段的我国工业基础现状,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期,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刻不容缓,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单位产量实现农村城市化、居民化,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投入农业机械研发出更加符合适应平原、山地、边远地区、丘陵地带的各种先进的农、林、鱼、牧、蔬果、种植收获、深加工机械。只有这样农民适当转变为农业工人和其它多种各行各业工人,才能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居民化。
      必须加大先进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大幅度扩大节能高效的喷灌面积,研发高效环保化肥、农药。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三、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为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必须逐步转变为城镇化,小村拼大村,大村转变为城镇。有利于方便农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这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首要条件。一在平原地带相对规模聚集逐步创建万人镇,配置商业、教育、医疗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实现居住城镇化;在边远山区居住点开拓村村有道路、水、电、电信、电视,切实解决教育、医疗;沿海发达地区旧村改造持续推进。有条件的要学泉州、晋江围海造地,向海要地、向海要粮。在城市受工业区环境污染地转变为其他功能用地。引进台湾同胞农业企业、合资、合作共同发展海西农业经济建设,做到互利共赢。
      农业之中有企业,通过科学种田、机械耕作、提高产量,把剩余的劳动力组织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就地办企业,学华西,学美岑,打造品牌农业。有效转变为其他行业就业。我国农村现有壹亿伍仟多人外出打工,农业工业化可以剩余更多的劳动力转变为其他工人,支持各行各业经济建设发展。
 
四、农民居民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理想追求的目的。

      伍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农民人口最多,劳动力强度最大,但地位最低、收入水平最低。这个反差在建国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贯来排在第一位想解决的大事。在解决的“以农业为基础”首要任务。然而土地拥有权和身份地位是改变身份地位这个根本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农业土地拥有权的权属和农民身份的转变是国家社会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矿山、森林权属是国有,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矿山、森林权属为私有这是两种社会性质的根本区别。我国建国以来经历过土地改革,全国农民从人民政府领发的土地证开始便拥有土地使用权,随着社会主义各历史时期建设发展的需要,经过组织农村互助组和农业初级、高级合作社,紧接着创办人民公社。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粉碎四人帮以后,紧接“74”号文件下达过后。实施包产到户再次调动农民的积级性,农业出现发展新高潮,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涌现出一批批小康村,但是距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很远路程,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一强劲东风吹向了全国农村。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紧赶直追,快步奔向农业现代化。
      组建规模化的农业企业股份公司。这就是落实科技化、工业化、城镇化、居民化就必须走农业规模化。要掀起农业经济发展新高潮,一靠文化科技引领,二靠农业工业化手段,三靠土地重新连片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能实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就目前我国土地在农民各家各户手中的现状,只有第二次走向农业合作的道路就是农民土地来入股的农业企业,一是国家财政共同投资创建农业股份企业公司。二是非公有经济引领建设非公有制农业股份企业公司,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农、科、企合作既有农民的土地估值入股、农业科研机构(院校)的技术入股、企业投资资改造的一种三位一体的农业企业股份公司,通过调整结构:单户、单宅、拆迁、重建、移民、安置,这是庞大艰难工程,任重道远。
      充分发挥利用土地资源。要实现农业强国,土地资源和农业科技保证是相依相承的辩证关系。必须解决好这一关系。我国目前拥有18亿万耕地保护底线,可是面积大,利用率低,单产低。走遍东西南北中所见略同,诸多原因造成部份土地荒芜化,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落实农业科技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待党和政府出台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早日实现农业现代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是全国人民的期待。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杂志社

责任编辑:闽水

加入日期:2012-08-14 21:39:44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