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作者:苏水良
———访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吉祥宝地,是台湾海峡西岸的璀璨明珠。
    福建省拥有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世界地质公园泰宁、厦门鼓浪屿等独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品牌,以及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地质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3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撑产业,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亮点,一大潜力,一大希望和一大支柱。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
 
抢抓机遇促进发展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福建旅游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表示,福建要提升海峡旅游品牌,力争建设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今年3月,由福建省编制的《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近期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征求意见稿出炉。该征求意见稿提出,福建省景区将完善配套,还将重点对厦门邮轮等高端度假旅游项目进行建设,并将福州、厦门、泉州打造成福建省旅游集散中心。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促进对台旅游互动融合,将福建建成“国家级海峡两岸旅游合作试验区”。具体为:将厦门建成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综合试验区;将武夷山、泰宁建成海峡两岸生态旅游合作试验区;将湄洲岛建成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合作试验区等。
    到2012年,福建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闽台签署2010年旅游合作协议
 
    2010年5月6日下午,“2010年闽台旅游合作协议签署暨万名福建乡亲台湾乡村游首发团欢迎仪式”在台湾苗栗县西湖度假村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福建省经贸文化交流团访台行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一步扩大提升闽台旅游交流合作水平,深化合作成果,推进两岸旅游业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福建省旅游协会及10家赴台游组团社和台湾观光协会、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六大公会,台湾10家旅行社及闽台航空业界代表共同签署了“2010年闽台旅游合作协议”,闽台旅游业界将在客源互送、信息共享、线路互推、市场对接上深度合作,联手设计经“小三通”往来两岸的“一程多站式”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共同开拓双向旅游市场,建立两地旅游诚信机制。其中包括:深度开发两地乡村游、民俗游、生态游等专项旅游产品,联手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联合推广闽台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参加对方举办的旅游节会活动,支持对方到本地开展宣传促销及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借助相互媒体平台互推旅游形象和产品,增开、加密福建与金门、马祖、澎湖及台湾本岛的空中航线,联手推动海上直航、邮轮旅游开发等多样化赴台游方式,联手出台有关奖励优惠政策,提高两地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切实扩大闽台两地居民往来旅游的规模。
    郭恒明说,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闽台通过组织更多的两地乡亲往来两岸旅游,特别是组织更多的福建乡亲到台湾乡村旅游,促进闽台旅游业,尤其是台湾乡村旅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让更多的台湾乡村民众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
 
高铁生活迎来旅游发展新契机
 
    如今,“早上去厦门鼓浪屿看海,下午在莆田湄州岛烧香,晚上回福州吃饭泡温泉。”这是福建众多市民选择的一天旅游行程。
    随着温福高铁(浙江温州至福建福州)、福厦高铁(福州至厦门)的先后开通,快捷的高铁动车组把相隔数百公里的不同省份、不同地区联成一体,福建省内形成了1至3小时的生活圈,毗邻省份形成了半天的生活圈。
    这对于交通依赖程度高的旅游行业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以福州的旅游线路为例,以前的福州至厦门二日游已经缩短为一日游,价格也下降不少,游客出游有“同城游”的感觉,吸引力自然大大增强。早上9点从福州出发,10点半到达厦门火车站,然后赴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游览;午饭后乘轮渡登上鼓浪屿,看万国建筑群,爬日光岩,观百鸟园,游览海底世界,品尝鼓浪屿馅饼;傍晚,看完闽南茶道表演,再回福州。以前,这条旅游线路在福厦两地汽车往返要8小时,而现在只要3小时,耗费在旅途上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多。
    最后,郭恒明说,我们将用好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旅游区位优势,打造好‘海峡旅游’这一品牌,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载2010年7月号,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P44—P45页)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7-13 00:17:2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