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联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

作者:苏水良 郭振栋

———访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安村党支部书记章联生

     
人物简介:章联生,男,1947年11月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现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西安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福建龙岩站第二棒火炬手。在农村基层担任了30多年的主任、书记等职,带领西安村由穷变富,由落后变文明,连续20年名列闽西首强村,成为龙岩市村官中的一面旗帜。

致富发展的带头人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安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全村3150人仅剩耕地200亩,人均不足1分。在这种情形下,章联生带领村民走出了发展“街头经济”的致富新路。“一产靠天靠地靠政策,二产市场如战场,竞争太激烈,因此第三产业才是西安村的发展出路。”章联生从自身村情出发,依托交通要道,修建114间店面房,形成商业走廊,并利用店铺出租积累的资金,先后创办了西安建筑公司、顺发房地产开发公司、西安旅社和西安果品冷藏库等10多家村办企业。如今的西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万元。
      章联生当了33年的农村基层干部,他笑称是被村民“抢”回来的。“1983年章联生从村主任的位置调到了一家国有企业,但没过几年,村集体经济几乎陷入瘫痪,村民人均收入仅有400多元。”章联生对此记忆犹新,“村民们就联名写信给当地有关部门要求调我回去当书记。”看着村民信任的眼神,章联生毫不犹豫扔掉了“铁饭碗”,回村收拾“烂摊子”。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章联生一再强调,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死守农村要想发展很困难,只有鼓励村民走出去,寻找门路才有希望。要想富口袋,就得先富脑袋,要经常充实自己。”
      建设新农村,章联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村里好不好,农民富不富,一看收入二看户,三看村部四看住,五看环境六看路。”章联生深知,构建和谐村庄不能仅为村里找到一条致富路就一劳永逸,关键还要凝聚民心。因此,上任以来,他先后筹集500多万元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村道12条,新铺水泥路面16条,安装自来水,开通闭路电视,建起农民科技文化图书室、广播室、老年人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而敬老福利金、村民遵纪守法金、教育事业保证金等35种奖励或补助基金,更是让全村村民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全面繁荣的西安村

     
西安村党支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发挥龙岩近郊的优势,以创办市场为龙头,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西安村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独资、合资等形式,兴办中外合资瑞安活性碳厂、西安建筑公司、永盛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十四家村办企业,兴建了西安商业城、西安水果批发市场、西安综合批发市场等三大市场,使西安村的经济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西安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以奔小康、建新村,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为目标,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坚持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几年来投资110万元完善了村里的路、水、电设施;2002年又投资近500万元兴建了闽西村级第一楼——西安村服务大楼,它集文化广场、农民娱乐厅、农民科技文化图书室、老人活动室、党员活动室、革命传统教育室等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400万元兴建了闽西村级第一园——西安中心幼儿园;西安村每年还发放村民福利金、奖励金、补助金等35项资金近400万元,这 “35金”同各项工作实行挂钩,奖罚分明,成为西安村抓好各项工作的配套资金。这些奖励金和补助金的发放,对西安村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
      在抓好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时,西安村还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村领导班子坚持以德治村、依法治村,不断加大创安的投入,率先在闽西建立了一支灵活、机动、反应快速的民间110联动队伍,成立福建省首家村级消防站,强化村警务室建设,设置监控点,开通警务室网站,同时强化了治保会、人民调解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了“两会一队”的维护治安、保护稳定的积极作用,使辖区内的农民安居乐业,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近年来,西安村无论是在党建工作、经济建设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等各项工作都跃在闽西村级乃至全省前列,成为闽西的一面旗帜。

认真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章联生始终出色地履行代表的权利、责任、义务。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的建议、议案如《农村扶贫法》、《社会救助法》、降低个体商贩登记门槛等等敢讲、善讲、会讲的发言,质量高、受重视。为闽西和福建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章联生都是福建代表团的新闻人物,章联生的普通话虽然不怎么标准,也不太流利,但是幽默而朴实的话语却一次又一次地感染了在场每一位代表。并受到中央领导和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也成为中央级媒体和境外、国外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
      2010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龙岩市新罗区西安村党支部书记章联生说,政府对个体商贩的管理应该是服务性的,而不是限制、取缔。在尊重个体经营方式特点的情况下充分放开,让个体商贩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进行经营活动,才是城市管理的出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章联生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按照这样的理念,政府对个体商贩的管理应该是服务性的,而不是限制、取缔。建议对小商贩实行低门槛登记制。他说,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2917.33万户。许多学者认为,目前个体经济仍然面临严苛的政府规制、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现实问题。这也是个体工商户缩水,而无证商贩大量产生的重要原因。
      章联生说:“很多国家对小商人采取较为宽松的登记制度或者登记豁免制度,值得借鉴。”探讨政府如何降低登记门槛,为小商贩提供服务,维护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益。
      “国外大多数国家对于商事主体登记采取‘抓大放小’的模式,这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章联生说,2009年2月,江西省废止《江西省取缔无照经营办法》,这是一个开始,是很大的进步。他建议把个体工商户、街头小商贩当作就业和商业发展的一部分,建立城市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低门槛登记制的服务管理体制。

西安村的种种殊荣

      1987年,原西安村不仅集体经济没有分文积累,反而背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00多元。然而2009年,西安村村财收入达1212万元,1990年至2009年连续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名列闽西首强村,被人们誉为“闽西第一村”。
      西安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村、全国先进调委会、全国扶残助残先进村、全国先进计生协会、全国老龄工作先进村、全国群众体育先进村、全国首届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特色村、2008年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242佳)、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等16项全国先进称号。
      西安村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党支部、福建省首批明星村、福建省级文明单位、福建省十好文明村、福建省模范村、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福建省首批敬老模范村、福建省扶残助残先进村、福建省巾帼文明村、福建省平安家庭示范村,福建省先进治保会,福建省先进老年协会、福建省优秀人民调委会、福建省110联动先进村,福建省十佳优秀调委会、福建省双创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福建省红十字人道铜质奖章、福建省人民调解示范村、福建省综治先进村、福建省科普示范村等33项福建省先进称号。
      最后,章联生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西安村正在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美化、文明的“家园”。 如今,西安人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新的发展工程,西安村必将乘着海西建设的东风,以新的姿态,实现新的飞跃。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7-10 15:45:0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