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新食品的危机“新”攻略

作者:雷光美
  核心提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食品行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出口紧缩的严峻形势。集聚98家食品工业规模企业的龙海市,政府部门积极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在生产营销等各环节开拓创新,鼓励成功企业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实现了全市食品工业在危机中平稳增长。
    本组稿件以海新集团这家民营食品龙头企业为主线,对龙海食品工业在危机中平稳过渡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调查。25年间,海新集团从一家村办企业起步,积累了强劲实力和生命力。面对此次金融危机,海新在产品、技术、用人、品牌、销售渠道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了转“危”为“机”:海新2009年的发展,已超出前24年的总和,目前正筹划上市。在海新集团以产品创新为主线的带动下,龙海食品企业“处乱不惊”,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海新食品的危机“新”攻略

    蔡龙狮很忙,记者采访时,他只腾出了10分钟时间。一见面,他就拿出风靡欧洲的丹夫饼请记者品尝,说道:“这是我们首家引进的,根据咱中国人的口味特点进行了改良,市场销售很火。”作为海新集团行政投资部总经理,蔡龙狮在“规定”时间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集团今年在产品、产业链、销售等方面创新的情况,言语间饱含激情而又不失镇定。随后,他就匆匆飞往湖北,到农业大县仙桃督促集团新建食品基地的发展情况。
    临行前,蔡龙狮说了一句话:“忙得有步骤、有效率、有滋味。”海新集团董事长蔡土木接着话茬说,这种“滋味”就是开拓创新的滋味。
    1985年,海新仅是龙海市海澄镇一个村办企业;历经25年艰苦创业,海新已拥有13家子公司,产品涉及食品、饲料、畜牧、水产等方面,仅食品与饲料两项年产值就达26亿元。“这一切正是创新带来的,在这25年中也经历过挫折,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创新,以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整个产销环节的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前瞻性,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国际金融危机,恰恰是检验和大幅度提升海新生命力的好机会。”蔡土木说。

新技术,不做“大路货”

    “在海新,只要你有创新的头脑,就有成长的空间。”海新集团下属海新食品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文锋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10年间,黄文锋曾先后在生产、市场营销、技术管理等部门历练,由于任劳任怨,有头脑,刚30出头他即获重用。“不是在每个企业都有如此历练的机会。”黄文锋说,他提出的很多意见都被采用,“所以越干越有劲”。
    海新集团支持员工多岗位锻炼,使更多像黄文锋一样的员工在提出创新意见时可考虑周全。 “一家村办企业,发展到近30亿元产值规模,个中奥秘就在于把握了人才。”海新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监江加勇说,今年,海新集团顶住经营成本压力,新招聘本科学历员工90名、研究生学历员工10名。同时,海新还善于借智,与国内知名大学深入开展产学合作。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海新人才团队经受了考验,推动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个年轻的研发团队十分前卫,他们眼界开阔,跟得上国际流行趋势,十分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现在国内薯片种类繁多,如何独树一帜,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研发人员大胆改造韩国技术,推出“小脆”系列薯片。“非油炸”概念不仅引领了健康潮流,5种口味也迎合了青少年群体、上班族的个性化需求。小脆薯片一上市就倍受欢迎,目前小脆薯片单月销售额在各地均突破100万元,一举成为今年食品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单品。在今秋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模仿“小脆”薯片的企业不下30家。
    不仅是薯片,海新“泡吧”系列片装饼干、丹夫饼干也引领了国内整个饼干行业的潮流。其中,丹夫饼干是海新集团独家引进欧洲的生产工艺,并根据中国人的口味特点适度改良的产品。
    “2007年以前,海新就推出近百种包装食品,由于品牌、口味较单一,重点不突出,发力分散,得不到市场的足够关注。以前海新的挫折就在于,新研发的产品竟还是‘大路货’。”董事长蔡土木深有感触地说,“创新就是要比别人快,并寻求单品规模化突破,这样,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市场看好的单品,以小搏大,带动整体发展。”

新渠道,用活“盘中盘”

    蔡土木向记者坦言,在市场开拓中,海新低调务实、踏实走好每一步,与经销商合理分享利益、互助成长。2009年,海新食品推出了30种新产品,坚持不打电视广告、不打价格战,却依然把市场做得有声有色。许多经营海新产品的经销商业绩都在今年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例如,以前代理“泡吧”片装饼干单月销售不足5万元的,现在已经增长到40万元;小脆薯片的增长更为惊人,以前代理能卖到每月10万元的,现在普遍增长到100万元。
    在销售渠道上,海新没有采用常规套路,而是非常注重将经销商的网络资源和所在地的渠道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渠道策略,依靠“一点突破”带动“整个大盘”。如在南京,经销商实力雄厚,海新便协助其直接抢攻超市,借助主流渠道树立品牌形象,自上而下启动了流通市场和校园等渠道。在成都,经销商刚入行,海新就协助其先从中小型连锁店入手,积累销量和经验,再借助收银台等小台面循序渗入卖场,最终取得全面推进。实践证明,这种将酒水行业中盛极一时的“盘中盘”直分销策略灵活运用到休闲食品销售中的做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10月,海新凭借“小脆”薯片的超群成长速度和优异渠道表现,于数百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位列“中国食品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10强”,休闲食品领域仅海新1家。评选组委会对海新食品的评价是:具备良好的公众形象,在食品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个性化渠道操作,使海新食品与合作经销商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密。“目前,产能与订单相差20%左右,扩大产能势在必行。”蔡土木说。
    “归因于内,不归因于外。”蔡土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在”大气候,对自己企业的发展依然胸有成竹。海新在危机中的腾飞,亦借助于此。“先找自身原因,更有助于强筋壮骨,临危不乱。营销渠道的细节创新,与其说是危机所‘逼’,不如说是内因使然。”

新链条,截获“利中利”

    今年以来,“小脆”薯片的爆发式增长给海新食品带来绩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经销商的催货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生产线24小时开足马力仍无法满足客户的备货需求。
    “在中部地区设一个生产基地,这是南方食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所必需的谋篇布局。”蔡土木说,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有一条普遍要义,就是缩减原料、物流和营销等成本,同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更多地汲取利润。
    7月,投资2亿元的湖北仙桃市海新食品项目奠基开工,新上6条国际先进的休闲食品和时尚糕点生产线,可望于明年2月正式投产。“在仙桃投资,海新仅物流成本就可节约8%,而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在当地即可实现,进而辐射中西部、北部地区。”
    与此同时,扩建在漳州的食品生产基地,在芗城区新建年产15万吨的饲料生产基地,在龙海建立猪、沼、水产一体化的循环养殖基地,将总部迁到厦门观音山国际营运中心,明年在山东投资3亿元新建生产基地,申请在龙海建设两个1万吨级码头……海新正马不停蹄的拓展集团的产业链,以实现在养殖、包装、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多点作战。对此,蔡土木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当今国际分工日趋细致,而企业发展到集团化的程度,又很有必要将产业链分工有机地集于一体,以多元化经营谋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抵御市场大风大浪的一种方式。”他举例子向记者证明他的观点,“海新每年从北方购进玉米50多万吨,每月租货轮往返10多趟。等建起了码头,我们就着手自己购买货轮,赚回中间环节的利润。”产业链全部做好后,海新可实现集团产值超100亿元。
    “海新2009年的发展,已超出前24年的总和,这或可说是拜危机所赐。”蔡土木信心满满地表示。目前,海新食品板块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饲料板块达16亿元,这是产业拓展效益的明证。海新正加紧筹划农牧大板块上市。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2-14 14:12:5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