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儒风品牌独特新理念

作者:徐友明 苏毅生
——记福建省安溪儒家茶业董事长张顺儒

    近年来,各茶企纷纷对铁观音茶文化进行发掘,并融入自身的发展中去,其中,福建安溪儒家茶业把茶文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方式,颇为抢眼。今年,儒家茶业举办了两次茶企助力教育的活动:8月初,与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安溪华侨职校联办的《茶叶品牌营销与策划》专业开班,首批面向全国招收60多名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儒家茶业安排实习与就业;9月,与泉州市相关部门和媒体联合主办“儒家茶业”杯“桃李报春风”谢师恩活动,以感恩故事和“敬儒茶”拜师礼两种方式,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两个活动所体现出的儒家教育学说之精髓,在当地茶业界和教育界引起了普遍反响,而儒家茶业亦凭其独特的儒家茶文化,在市场上牢牢站稳了脚跟。

机缘巧遇 不惑之年创品牌

    张顺儒曾先后做过教师、印刷业的商人,还曾把濒临倒闭的印刷厂经营得有声有色,令之起死回生。但他不安于现状,期待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在不惑之年,张顺儒意识到茶产业的大好前景,开始思考如何在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中实现他的新目标——在茶产业里创建一个品牌。
    当时,安溪茶产业已经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一方面茶产业飞速发展,茶品牌企业大幅度增加,茶企间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茶产业的发展成熟还需要更多的人和企业来参与。一次偶然机会,安溪祥华泰湖岩茶场的负责人告诉张顺儒,由于经营不善、销售渠道受限致使茶农获利少,泰湖岩茶场的发展困难重重。这时,张顺儒建议茶场负责人组织一个茶企业,依托基地优势,走一条“公司+基地+店面”的道路。
    于是,两个本不相关的人深入市场,共同调查研究。他们走访了包括上海、郑州等大城市茶城,并学习大企业的优秀经验。经过不懈努力,在做好了包括茶企形象、商标、注册、设计、产品的研发和包装等相关的基础工作后,张顺儒于2008年8月成立了福建安溪儒家茶业有限公司,同时,还聘请泰湖岩茶场的负责人张招娥作为儒家茶业的首席茶师。

传承中和思想 定位儒家文化

    每一家茶企的文化定位都经过精心谋划。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手成立儒家学院,儒家学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风行起来。这给了张顺儒极大的启发:可否依托儒家文化来展示一个茶企业的文化形象?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者在历史的轨迹中,曾一度互相渗透和影响。于是,张顺儒找到了契机,他认为:茶文化和儒家思想具有共同之处,两者的共荣共生意味着茶儒相通,这便是契机。
    对企业文化定位如何与儒家文化衔接起来,张顺儒做了进一步的思考。福建安溪有几百年的茶文化历史,历代以来就是以茶闻名。铁观音是半发酵的茶。其中这个“半”字,说的是铁观音茶介于不发酵和全发酵之间,刚好与儒家学说中庸之道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其不偏不倚的中和思想,正是儒家所倡导的。
    就这样,儒家茶业儒家文化的定位经过不断的思考终于有了结果,把茶文化和儒家思想加以结合,“儒家,传承世界”的口号应运而生。

思路决定出路 期待新的跨越

    “思路决定出路,摸清行情至关重要。”张顺儒了解这句话的深意。经过不断地交流考察,张顺儒了解到,包括印刷行业、信息行业、办公设备行业等经营者都有考虑涉足安溪茶产业,但是由于缺少经历和时间,受行业束缚明显而无法开展。张顺儒的思路是:这部分有意涉足茶产业的人员,有物力、财力、人力的优势,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化运作,具备可行性。
    他的思路得到了各行业经营者的肯定和支持,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精英加入儒家茶业,进而成为儒家茶业资金和渠道销售的有力保障。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儒家茶业的店面分布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加盟店面达几十家。
    作为企业的董事长,张顺儒还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要求不管是董事还是基层员工,对待工作要有100%的成功意愿,同时必须定期接受公司组织的培训,以提高茶文化知识水平。对此,张顺儒的理解是,“人与人的差别,是在思维上的差别,行动受思维的支配,只有思维变行动变,结果才会变。”
    如今的茶产业,开始步入激烈竞争期,如何进一步发挥儒家茶业的特色?如何结合儒家定位支持教育,以教育推动企业人才体系的完善?张顺儒要考虑和实践的还有很多。张顺儒分析,现在儒家茶业赶上了茶产业发展势头的好“天时”,又有了泰湖岩高山产茶基地的“地利”,在“人和”方面,又有茶师、各行业精英及茶行业管理人才的加入。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的儒家茶业期待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23 11:15:13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