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大发展

作者:浮云

    2006年,福建省首次编制了《福建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以明确政府文化工作重点,引导文化市场主体行为,推动了福建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

    长期来,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和《“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政策,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福建省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已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主体,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获得了平稳增长,相关文化产业也获得大幅度增长。2007年,福建全省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继续增加,结构更加合理;当年实现增加值238.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文化产业拥有总资产1132.65亿元。目前,福建省已打造起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文化产业,以及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业等新兴文化产业。
    在福建省文化产业中,新兴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在福建省国民经济运行的贡献中占有优势份额。由于这些年来全省.文化领域不断开放,呈现多样化态势,在法人单位中,不仅有内资单位,有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也有外商投资单位,尤其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的的比重不断增加,使福建省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形成。
    此外,一批以福建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重点工程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如:福建大剧院、昙石山博物馆等省级重点项目和各地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提高了福建省城市群的文化品位,推动了福建省文化设施建设迈向更高层次。据统计,2006年全省共有219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福建大剧院、厦门园博园项目、莆田妈祖文化城项目等10项文化产业项目名列其中。在183个预备重点建设项目中,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工程、莆仙戏大剧院等7个项目名列其中。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广电集团、厦门日报社等一批文化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并成为福建省文化产业的领头羊。

文化艺术硕果累累

    近年来,福建省以精品战略为导向,精心规划和组织各项艺术活动,促进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并获得了累累硕果。仅在2006年这一年中,全省有许多戏剧分别获得了各种不同引人注目的奖项。如:5月份漳州木偶剧团凭《大名府》《卖马闹府》《人偶同台》3个节目在第13届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夺得优秀表演奖;8月份福建省歌仔戏《邵江海》获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剧本奖;10月份,福建省选送的越剧《唐琬》获“2006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
    由于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阵地建设得到加强,队伍素质逐渐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从城市到乡镇、从社区到农村,形式活跃的基层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受益者。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3个,剧场、影剧院69个,群众艺术馆10个,文化馆80个,公共图书馆86个,博物馆85个。全省以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以及文化站等“二馆一站”为主体展开的社会文化网络基本成形。
    福建省号称戏剧大省、戏剧强省,是南戏发源地之一,剧种多达32种。其中,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省有11项戏剧类项目入选,包括了福建省五大剧种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以及永安大腔戏、四平戏、泰宁梅林戏、闽西汉剧、寿宁北路戏、木偶戏等。
    由于全省启动了面向广大城乡的“福建文化信息网”工程建设,以省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全省文化信息网站,通过整合全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宽带网和卫星通讯传送技术,将文字、图像、影视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基层文化站点,向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文化、教育、科技、娱乐和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此外,许多文化产业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如:2006年就有130种图书在省级以上各类图书评选中获166个奖项,其中《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分子创伤学》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全年图书出版3002种,比上年增加59种。既出版了《海峡西岸的崛起》、《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等一批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图书,也出版了近百种研究“三农”问题和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读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综合实力

    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是当务之急。有关人士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之日,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全面走向世界之时。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作用。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增强文化事业活力,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提高文化综合竞争力。政府是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文化服务的统筹者,既要发挥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又要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要继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地制定和健全市场运行规则和法规制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第三,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处理好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因此,在大力加强现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继承中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新时代进步发扬光大。
    福建省文化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省将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在全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层次分明的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新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文化场所。到2010年,全省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00%的乡镇(街道)有文化中心或文化站,60%以上的社区和建制村有文化室(文化俱乐部)。同时,将继续推进福建大剧院、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以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在建工程建设,适时推动省少儿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福建海峡出版综合大楼、福建省档案局新馆、省艺术馆新馆等建设项目。
    此外,还将进一步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区的目标,重点开发富有福建省特色的绿色、红色和文化旅游资源,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提升福建省旅游综合竞争力。

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

    福建省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快速度发展,必须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鼓励民间团体、企业和私人等投资文化事业项目,以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领域。同时,要充分发挥福建省民营经济和吸引外资、台资的优势,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特别是在政策允许进入的出版物分销、有线电视接入网、影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电影放映、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等领域,吸引非公有资本或参加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兴办文化企业,加快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
    2008年,由于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影视动画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支持非公有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推动福建省影视动画创作登上新台阶,实现“三突破”。仅去年一年,福建省新增影视机构12家,全为民营机构,投资电视剧创作7部160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数量大大超过往年。全年创作动画片突破5000分钟,首次进入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数量排行榜前十,位居第9,比2007年增长近10倍。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是福建确定的闽台产业对接十大领域之一,闽台文化产业对接,加快了福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充分发挥“五缘”优势,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对接,闽台两地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渠道不断拓展。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广播影视文化节、“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通过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促进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等闽台特色文化项目频繁交流,推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此,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来得尤为重要。在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农户组建文化中心户、文化专业户、文化室,兴办农民书社、民间剧团及集(个)体放映队;推广和配送农村“文化流动服务车”,鼓励创作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文艺精品,引导农民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育一批艺术之乡、书画之乡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园。
    此外,要鼓励民营、外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制,培育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产业集团。

新闻来源:闽商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6-10 08:57:40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