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都“德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产业复兴

作者:苏水良 刘金国 苏演卿
  国务院6月2日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德化县的瓷烧制技艺名列其中。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改革开放给德化瓷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在国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趋势下面,德化瓷烧制技艺背后的陶瓷产业迎来了一个春天,德化陶瓷产业正在复兴,如今已成为德化县重要支柱产业。
                     
传承千年窑火

    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三大瓷都德化县的瓷业,从唐代后期开始就得以发展,宋元时代随着泉州港开放而远销海外,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等都达到新的高度,但晚清时期逐渐衰弱,德化瓷业走过了一个曲折的产业历程。“民窑”代表德化陶瓷业曾闻名世界,德化陶瓷产品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扬名海内外。据德化县文体局副局长张志聪介绍,德化的陶瓷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瓷塑艺术大师,比如明初陶瓷产业创业奠基人颜俊高、明代瓷圣何朝宗等等,承载着德化县制瓷文化,将瓷烧制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出于保护陶瓷文化的考虑。目前,德化县依托陶瓷博物馆,积极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多带徒弟,传承德化千年制瓷历史文化。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粘秋生,他介绍说,德化的陶瓷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正积极采用各种策略迅速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投入、品牌塑造、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努力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为了继承陶瓷文化,在德化陶瓷学院成立之后,就是为了产业后续人才培养及形成科技进步人才集聚的氛围。正在积极寻求陶瓷文化、艺术、技术与周边产业的合作,加快经济、文化的多方交流。目前德化各类民营陶瓷研究所100多家,各路陶瓷专家云集德化,这无疑给德化陶瓷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建省德化县富贵红艺术陶瓷厂董事长徐少东就表示,作为一名德化陶瓷文化的传承人,做“精品”陶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入科技动力

    早在宋元时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的德化瓷器就拥有先进的制瓷技术,出现易控制烧成火焰的“鸡笼窑”,明代有了更大的改进,发明了装烧容量大、节省燃料的“阶级窑”。据德化县科技局有关人士介绍,德化县组织申报的“陶瓷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科技部“2006年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项目”。同时,德化陶瓷产业基地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之一。粘秋生满怀信心地说,福建省陶瓷技术开发基地及福建省陶瓷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建立是县政府设在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员工培训平台,是促进新的陶瓷产业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县政府也积极努力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引导德化的瓷业走向产业复兴。
    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董事长苏尧棠表示,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佳美集团已经设立拥有近200人设计队伍的技术中心,在产品造型、生产技术、原料燃料方面进行创新,使得2006年上半年佳美集团生产总值保持10%的同比增长率。德化顺美集团在德国设立的陶瓷设计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瓷都德化首个在国外设立的工艺品设计研发中心,也是泉州民营企业在德国设置的惟一一家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研发中心。
    创新已成为德化陶瓷企业的源动力。福建省万旗科技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新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万旗自主研发的利用黄金尾矿生产陶瓷色釉工艺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将进一步开发微波炉烧瓷技术,提高节能、环保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德化县政府正在不断加快引导陶瓷企业在原料配方、窑炉技术、产品创新开发、企业信息化和天然气能源引进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并取得了很大成果。2005年,德化县已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目前,德化县在发展工艺陶瓷基础上,积极研发,拉长了陶瓷的产业链,促进了陶瓷的产业集聚。在佳美、顺美等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德化陶瓷企业积极开展窑变釉系列产品的开发,2005年该类陶瓷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成为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造品牌优势

    2006年8月30日,县委书记陈全顺带领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交流团在金门进行交流,同时金门县陶瓷厂与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促进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金酒配名瓷”已成为德化瓷器品牌战略一个新的兴奋点。目前负责金酒瓶设计开发项目的粘秋生表示,金酒产业也是我们民族产业,民族产业的强强合作,这为双方产品行销世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是德化县委县政府打造德化陶瓷国际品牌的又一个尝试,为双方文化、经济更好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辉跃上任伊始就在企业调研和各种会议上强调创设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品牌的重要意义,品牌战略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德化陶瓷作为一支重要的行业“新军”要想大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德化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区域品牌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的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传统瓷雕、西洋工艺品、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在陶瓷市场能够供应多品种的产品,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9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等单位授名德化县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德化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努力打造陶瓷品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涌现了一大批名牌产品。
    继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的陶瓷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民牌产品评价工作中,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的“佳美”牌工艺陶瓷产品又为德化县瓷业再添一枚“中国名牌”。全国最好的釉面生产厂家福建省德化县富贵红艺术陶瓷厂更是突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开设全国第一家陶瓷单一产品专卖店,更好的融合当地文化进行企业产品、实力展示,塑造自己的品牌,其精品陶瓷已成为国宾礼品瓷。 “政府的支持和陶瓷前辈的点拨才成就了自己的今天,所以全身心投入做好陶瓷是我的责任”,徐少东感慨地说。为了使德化陶瓷具有更大的优势,近期德化县政府正全方位推进“中国瓷都"德化”品牌宣传的系列策略,在媒体上多方面宣传塑造“中国瓷都"德化”的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延伸阐释德化陶瓷文化特色,丰富“中国瓷都"德化”的品牌内涵。此外,德化县政府还通过补贴展位费、运输费等措施,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展会进行展销,促进德化陶瓷产业走向世界,实现“泥巴换黄金”的产业复兴。
                 
实施保护措施

    为了有力保护德化县陶瓷产业特色,并提升德化县陶瓷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德化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工艺美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激发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热情,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复兴买了“保险”。
    2005年“德化陶瓷”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的证明商标,在成功注册“德化陶瓷”商标之后,德化县立即着手制定了“德化陶瓷”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更好地保护能够代表德化精湛技艺水平的陶瓷产品,同时强化了德化陶瓷区域品牌的优势。
    2006年8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2006年第114号公告,正式受理了德化县政府要求将德化白瓷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并予以公布,这对推动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又将产生重要作用。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版权局为德化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办了多期《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以增强企业家法律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帮助德化开展产品版权登记工作。政府通过各项措施帮助企业,企业自身也积极申请版权保护。
    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粘秋生表示,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德化陶瓷产业,在德化县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欣欣向荣,逐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德化瓷烧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德化县正加大力度做好区域性集群发展、产品转型升级、后续人才培养、能源节约生态保护,达到“绿色瓷都,和谐德化”的境界。(载2006年9月21日,财富时报,193-194期期,C3版)  

新闻来源:财富时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4-28 15:01:33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