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间簪花摇曳处 百年八中续华章

作者:唐树贤
      当赵丽颖、刘涛、李若彤等一众明星以“三条簪”点缀发髻,在福州古巷间开启寻福之旅时,这项沉寂百年的非遗技艺,以星火燎原之势点燃了全国文旅市场的热情。从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到全国28个省市的旅拍门店,“三条簪”已超越传统妆饰的范畴,成为福州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更化作闽都文化走向世界的鲜活名片。

千年簪影:从民俗符号到城市IP

      2024年11月,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入选市级非遗名录,让这项曾濒临失传的技艺重焕生机。其独特的三支银簪造型——中央主簪象征智慧,两侧辅簪寓意护佑,不仅承载着福州女性“爱国爱家、勇敢坚毅”的精神内核,更与冰心笔下“俊俏勇健的天下之最”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如今,游客身着传统服饰,簪花漫步于上下杭的石板路、三坊七巷的深宅院、烟台山的洋楼间,已成为解锁福州的“文化密码”。据统计,全国已有超500家“三条簪”旅拍体验店落地,形成集技艺传承、文创开发、演艺互动于一体的产业链,让“头顶上的非遗”真正活了起来。

匠心摆渡:张晶与她的文化方舟

      在三条簪的复兴浪潮中,企业家张晶的名字与这项非遗紧密相连。作为首位在上下杭开设旅拍店的文化创业者,她以三坊七巷为起点,7家连锁店如星火般点亮福州古城。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将商业空间转化为非遗驿站——每家店铺既是旅拍基地,也是文化课堂,更是公益阵地。今年春节,福州八中党委书记林晓枫与福师大教授王岗峰在调研时,曾深入张晶的店铺,见证她如何用镜头记录非遗,以商业反哺传承。
      身为福州市香樟助学公益服务中心理事,张晶的视野超越了商业本身。三八节期间,她携团队走进福州八中三江口与吉祥山校区,为女教师们举办“头顶上的非遗”公益讲座。当8位化妆师为20余名师生簪上银簪的刹那,冰心笔下的“红妆映簪刀”穿越百年而来,化作镜中一张张充满文化自信的笑脸。这些定格的照片,不仅是节日的纪念,更成为福州文化基因的鲜活载体。

文脉相承:八中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福州八中,这所前身为文山女中、拥有172年历史的名校,始终是闽都文化传承的沃土。党委书记林晓枫从“行走的大思政课”视角出发,将阳岐严复故里的“严复学堂”打造成全省知名的思政教育品牌,更将闽剧、茉莉花茶、“三条簪”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她深情地说:“簪刀映红妆,匠心传古韵。作为百年老校,我们责无旁贷。”校长陈晨则以“簪云揽江月,匠魂续春秋”的诗句,道出学校与非遗的深厚渊源——当闽剧的婉转唱腔回荡在教室,当中医药的草木芬芳弥漫于实验室,当“三条簪”的银光闪耀在少女发间,这座江南名校正以独特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青春血脉中流淌。

活态传承: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

      张晶的实践,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商业+公益”的创新范式。她的旅拍空间既是游客体验的窗口,也是文化传播的基站——海内外游客在簪花入髻的瞬间,便与福州的历史产生了情感联结。而她坚持的公益初心,更让非遗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向校园的课堂,从艺人的指尖传递到少年的心间。这种“以商养遗,以遗育人”的模式,恰如一条无形的文化摆渡船,载着福州的千年气韵驶向未来。
当赵丽颖们发间的银簪摇曳生姿,当八中师生镜中的笑容自信绽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复兴,更是一座城市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正如林晓枫书记所言:“唯有让传统嵌入生活的肌理,在烟火气中焕发光彩,古城的风骨才能历久弥坚。”而张晶们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他们以发间为起点,让福州的文脉在每一次簪花入髻的仪式中延续,在每一帧定格的画面里永恒。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25-07-12 22:39:2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