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颂文化节拉开序幕

作者:苏水良 苏文唐
  2012年8月18日上午,大陆首台1:1比例的苏颂水运仪象台,在厦门同安苏颂文化公园亮相,敲响第一次钟声。当天,2012苏颂文化节拉开序幕。
    据悉,被著名科技史专家博士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的苏颂,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宰相,出生于同安芦山堂,从政50多年,历经五朝,集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他组织创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主持编著了药物学巨著《本草图经》和天文仪器巨著《新仪象法要》,绘制“苏颂星图”,创造了六项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钟表的鼻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同安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本次苏颂文化节囊括苏颂文化公园落成暨水运仪象台揭幕仪式、苏颂故居芦山堂牌坊落成典礼、苏颂学术研讨会、中小学生科技竞赛、苏颂生平巡展等一系列活动。
    在苏颂文化公园落成暨水运仪象台揭幕仪式上,同时举行本土电影《天钟》剧组见面会。电影将在今年12月完成制作,计划于2013年4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据悉,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天文仪器,它是由宋代天文学家苏颂组织研制的,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此前,只有中国台湾及日本以1:1的比例复制了水运仪象台,作为苏颂的故乡,同安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斥资近千万元“克隆”了中国古代科学巨匠苏颂的这一杰作。据介绍,位于同安区苏颂文化公园中央的这座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宽7米,共分3层,完全按照苏颂当年设计制作的水运仪象台进行建造。
    中国苏颂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资源学院文物系教授管成学告诉记者,同安区复制的这座水运仪象台,不仅是大陆地区首座按1:1比例制作的,从顶层的鹤造型来看,这比日本的“鸟”造型和台湾地区的“凤凰”造型更为接近原作,几乎一模一样。
    “苏颂不仅是同安的,也是世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说,水运仪象台在苏颂的故乡———同安正式落成,将向全世界再现华夏文明的魅力。
    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告诉记者,厦门有“嘉庚精神”,代表了厦门的教育精神,现在完全可以将苏颂打造成另外一张厦门名片。苏颂的发明在世界上领先了数百年,他完全可以成为厦门追求科技创新的新名”
 据悉,本届苏颂文化节除了大陆的苏姓宗亲之外,还吸引了台北、台南、台中、嘉义等台湾各地以及海内外的200多名苏姓宗亲前来参加。他们在仪式结束后纷纷登上水运仪象台,参观祖先这一贯穿古今的科技奇迹的“克隆品”,纷纷拍照留念。
    人物背景: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福建同安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是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其父苏绅中过进士。苏颂从小聪敏好学,经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童年在福建泉州南安长大,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省镇江一带)。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九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宋哲宗登位后,先任刑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以制作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苏颂不仅是科学家、政治家,还是诗人、外交家。他编撰的药物学著作《本草图经》,明代著名医学大师李时珍给予极高评价。他还写作了近600首诗,首创了科技诗。
    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是一座高12米,宽7米,像三层楼房一样的巨型天文仪器。苏颂在说明中说:“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台有二隔,置浑仪于上,而浑象置于下,枢机轮轴隐于中,钟鼓时刻司辰运于轮上,以水激轮,轮转而仪象皆动。”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它兼有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以及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的三种功用。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而且在三个方面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使许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
    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完成后,在开封使用了34年,金兵打下开封,水运仪象台等天文仪器被金兵缴获。金兵把仪象台迁往燕京想重新装配使用,但经过长途搬运,不少零件已遭损坏或散失,又缺少能工巧匠来复原。从此,水运仪象台只能作为史书上的一个记载,见证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和机械制造所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峰。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2-10-09 23:52:19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