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如织观领袖 抬眸四顾皆神仙

作者:宏蓝
———黄迪杞从艺六十年美展纪盛

      元宵佳节观翰墨,兔年吉祥展丹青。2011年元宵节,在“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的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美术出版社、福州画院协办;东方书画社和东方茗红艺术沙龙承办的“黄迪杞从艺六十年美展”热烈而隆重的举办了!
      开幕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主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翁振新教授致祝辞,原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原省委副书记黄瑞霖,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陈秋平,原省文联主席、省画院院长陈济谋,原省文联党组书记林德冠,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朱,原新闻出版局局长张黎洲,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蒋达德,省书协主席陈奋武,原省地方志副主任陈贤美,省画院名誉院长曾贤谋等出席盛会。
      展览会轰动了福州城,观者不可胜数,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常常出现挤爆棚现象,真是盛况空前。省市报纸电视台纷纷发表消息、评论。有观众说:这个展览是元宵佳节赐给福州人的文化饕餮大餐,是他看到的最美的艺术作品,真是令人陶醉!承办方福州东方书画社的经理说本社过去也经常举办美展,但像这样不论专业、业余观众反映如此强烈还未曾有过,她主动要求再延长五天。八天的展览,那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又十分专注观看的观众,令人感动!许多素不相识观众看了,将要离开时还要回眸对着画家竖起大拇指以示钦佩之情。几乎每幅作品都有观众驻足流连、拍照留念。黄迪杞画家成了自己美展的耀眼的明星。参观的民众和慕名而来的朋友都想和老画家合影留念,要求赠画册和要求在画册上签名的鱼贯不绝,老画家都十分认真的一一为大家签名留念。有位观众在签名册上写道:挥毫泼墨六十年,精彩画面展眼前,继续创新不离卷,为国繁荣谱新篇。
      画家黄迪杞在艺术表现上充满激情,或形象感人,或气势宏伟,或柔情似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重视艺术表现的真实,尽力回避过分理想化的模式,不少作品在形式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重视写意性和表现性,可明显看到当代书画这一新趋势。尤应注意的是,一些作品尝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又融入西画元素而寻求艺术上的突破,在探寻中国特色方面取得喜人的收获。正如有编辑和记者赞美的那样,他从其准确的造型、极为真实的色调、飘逸的外在精神入手,既融入传统的审美内涵,又融入当下的审美特质;既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又强调创新和现代意识,在他笔下的肖像画和人物画形神兼备,是那么自然,无不充满勃勃生机和魅力,无不展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展览无论对于专业美术工作者,还是社会各个层面的观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欣赏、学习、借鉴的机会。
      翁振新教授在致辞中讲到“黄迪杞先生是我国我省一位学术造诣深厚、艺术成果丰硕的老艺术家,从他六十年的艺术生涯,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笔耕不辍、永不停步,力求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共鸣的心路历程。他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沉醉于笔墨丹青,五十年代初在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深造,得到了谢投八、吴启瑶诸名师的教诲,1953年毕业后走进福建出版社大门,在编辑之余,坚持创作并发表了大量中国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漆画、书籍插图等作品,享誉海内外。他历任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画报社美术编辑、福建美术出版社编审,福建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年画研究会理事、福州涌泉书画社社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虽已年过八旬,仍在孜孜不倦地锤炼自己的艺术,为人物传神留真,为山川花鸟泼墨写照。四年前,我曾有幸为他的书画集撰写题为《传神写照抒真情——赏析黄迪杞的艺术世界》的序言,并深深地为黄迪杞先生可贵的艺术精神所感动。”
      许多画家和观众一致认为黄迪杞的画整体显示出新世纪的新追求、新境界、新面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依然是贯穿展览的主线。在注重题材拓展的丰富性的同时,体现了明确的精神指向,美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这次画展中的四个时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以及孔子、林则徐、郑成功、戚继光等等主旋律的奏响,使得东方书画社展馆蓬荜生辉。笔者认为,黄迪杞先生的艺术创作有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时代写真,为人民传神是他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1976年敬爱的周总理逝世,黄迪杞先生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创作了《决不辜负周爷爷殷切期望》,发行数十万份,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共鸣。1979年创作的《丰碑》表现周总理站在万里长城前的英姿,受到福建省委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誉,周总理的秘书童小鹏看见后说,他不仅把周总理画十分逼真,而且画出了总理伟大的气魄和胸襟。为此成就了他的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在全国文史研究馆成果展上,胡锦涛同志驻足中国画《中华魂》前,并亲切地握着黄迪杞的手说:‘感谢您画了周总理’。黄迪杞先生注重艺术的真实,关注人的命运与生存,在实际生活中深入探寻开掘,获取鲜活的创作素材,孕育创作的欲望和冲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许多艺术追求各有侧重,艺术形象丰富多彩的人物画作品,展示其积极的现实感受和对生活的一片真情。黄瑞霖同志在仔细观赏作品后深情地说:黄大师的人物画堪称全省第一,几幅领袖像实乃经典之作。这种气质也同样在山水、花鸟画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这也是黄迪杞先生取得丰硕的艺术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著名山水画家林霏松看了展览十分激动,热情拥抱黄老,并赞叹说您不仅在人物画上,且在山水画中也凸显您的老辣笔调和深厚功力!形象生动的人物画颇具时代气息,描绘壮丽河山的山水画和笔墨寄情的花鸟画也被注入无限新意。一位青年女画家说:黄老人物、山水、花鸟乃至书法都作得很到位,不愧为一位多面手的全能大家。在非常注重风格多样性的同时,体现了明确的学术审美取向,在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同时,尤其注重个人艺术风格尽情极致的展现,注重绘画语言的时代性和艺术手法面向传统、面向世界、中西交融的包容性。并把艺术流派的相对稳定性与艺术探索的相对开放性结合起来。原省话剧团团长李又子两度来看画展,他说您的这个展览可用四个字概括“艺海惊涛”。原福州市文联主席、著名书法家陈章汉在签名册题曰:“风神气象“。
      光阴荏苒,盛况空前,大获成功的“黄迪杞从艺六十年美展”虽已展过数月,但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老画家笔下的数风流人物各具特色,历历在目、可歌可敬,似乎都活在人们心中。传神尽在阿堵中,笔者特意用像素很高的照相机近距离的拍摄黄迪杞人物画的眼睛,不论是伟人、仙佛,还是其他古典或现代的人物,眼神中折射出或者透显出不同的人物的个性、特征、神韵;所用技法绝无雷同、多样中求统一,皆是画面精美而其致幽远,也暗藏了画家的精微心智。如:伟大领袖毛泽东笑容中透露着英明和深邃的目光,不愧为共和国开国元勋和领袖的风范,‘欲与天公试比高’;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睿智的目光中透着为人民服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风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目光中写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雄才大略;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眼中射出天下为公的反帝反封建那种功德常与天地在,英名永驻宇宙间;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目光中承载着万世师表的博学;民族英雄郑成功眼中寒光凛冽,威风八面,“千秋大业驱荷虏,一代英雄赐姓爷”;抗倭名将戚继光眼光坚毅刚烈,“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汉寿亭侯关圣大帝,凤目夜读《春秋》,“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光昭日月;女词人李清照眼中既蕴含着聪慧婉约,又沉浸于凝眸静思,既有精工细琢的蕴藉,又心境通达,造意遣词,激昂慷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和平女神妈祖的祥和大爱之光普照海峡两岸,慈爱流芳,大爱镇澜; 观音的慈祥慧眼,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一眸救苦厄,二眸有求必应;布袋弥勒佛笑口常开,仿佛能听见笑声,和为贵,敦厚载福,和气致祥;荡魔大元帅钟馗眼中透出犀利和萧杀,神眼如电,摄人心魂,让一切鬼魅闻风丧胆;回眸一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的一双顾盼生情的电眼透射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含情凝睇妩媚之光;……应了一句“况有好诗能泣鬼,宁无妙画可通神”。
      黄迪杞先生的艺术是植根于深厚的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土壤的。他不仅具备扎实的西画基础,又深谙传统文化,融汇中西,贯通古今。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漆画全集》,行程九万里,历经近十年,编竣一部六大卷最系统最完整最具权威的《中国漆画全集》,该书荣获国家图书最高奖,由此可以看出黄迪杞先生对民族艺术精髓的深度把握。因而他的作品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大框架下,既蕴含笔墨语汇的精神和意蕴,又凸现民间绘画的直观和质朴,特别是受到漆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引力和丰富的内涵,充满民族艺术的气度和风神,这也正是黄迪杞先生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祝愿黄迪杞先生永葆艺术青春,不断创作,为时代为人民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祝愿黄迪杞先生健康长寿!总之,整个展览让人强烈地感受黄迪杞从艺六十年来,由于不懈的努力已取得的历史性巨大进步,有着很高的起点和雄厚的积淀。八天的画展结束了,画展经历让人激动又感到无比荣耀!忍不丁冒出白话诗一阙,有道是:兔年元宵展丹青,晴川从艺六十春。浓笔重彩绘伟人,恩来具象领袖夸。抬眸四顾皆神仙,花鸟河山具精彩。有史闽都无此笔,更添锦锈耀中华。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网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1-06-05 22:42:30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