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旅游的开拓者

作者:苏水良 郭振栋 胡光华

———访福建龙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理应

      从福州左海海底世界、森林公园鸟语林,到武汉的海底世界、鸟语林,再到成都鸟语林,长沙岳麓山鸟语林,广西平果濑江河老虎滩漂流度假景区,广西平果敢沫岩通天河溶洞景区……,林理应一直复制着他的成功模式,在顺风顺水的背后,透着林理应善于捕捉商机的睿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结束“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首创民办水族馆

      就因为自己的一个朋友去过青岛大连,知道这两个地方拥有全国仅有的两家水族馆,而且生意不错。1994年这一年,林理应突然放弃一直做得顺风顺水的贸易生意,宣布改行去搞水族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时他的朋友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甚至私下议论,“是不是脑袋进水了?”
      别人的反对没有阻挡林理应的既定决心。
      1994年底,林理应和跟着自己的一位朋友一起到了青岛和大连参观考察。考察过程中,得到了大连园林局杨局长的大力支持。由于南北方气候不一样,杨局长毫无保留地带他们去参观,连采用什么样的机器设备全都告诉了他们。
经过实地考察,林理应立马就感觉这个项目确实很好。考察一回来,林理应着手做的第一个项目——左海水族馆就是在大连和青岛的基础上做起来的。
      1995年那个时候,南方的旅游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当时,福州左海还是一个黄土坡刚堆起来的公园。当时的市领导思想很开放,要把这里原来的农田改做股份制公园。
      “当我们把水族馆这个项目跟公园管理方洽谈后,他们很支持。8亩地以一年8万元的地价,让我们一租就是40年。左海水族馆建设之前,公园里只有一个西游记宫,没有其它项目,门票也才3块钱”林理应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左海水族馆这个项目当时在全国是第三家,在民营企业中还是第一家。
      “1995年9月28日正式开业时,公园人山人海,轰动的场面不可想象。之后也因为游客暴增,公园门票跟着涨到了十元钱。”林理应说,那个时候,来公园的人一天最高达到五万多,其中不少人是冲着水族馆来的。
      当时,省旅游局局长明敏说了这么让林理应至今难忘的一句话,“以前外地人到福州玩都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福州的旅游景点除了庙还是庙,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你做了水族馆后,一切都将改变!”

贵人相助趁热打铁再辟鸟语林项目

      自从左海水族馆开业以后,生意一直很火爆。
      1996年的一天,一个意外打来的电话让林理应又萌生了创办鸟语林的念头。
      当时,杨局长到上海参加一个野生动物园的开业典礼,他突然想到了一年前曾到他那里考察的福建商人林理应,于是随手拨了个电话给他:
      “林总啊,你那水族馆到底有没有做啊?”
      “杨局长啊,我们做起来了!我们开业后,效益一直很好啊,真是太感谢您啊!”在林理应的心目中,杨局长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突然间接到杨局长的电话,他是既激动又有些愧疚:因为开业时怕惊动杨局长,所以也就没有邀请他来参加水族馆的开业典礼。为了弥补自己的“失礼”之处,林理应在电话中向杨局长发出了热情邀请:“您有没有空,顺便到福州来指导一下!”
      杨局长爽快地答应了,“好呀!我们去实地看一下,你们做的怎么样。”
      随后,杨局长带着十几个人一起到林理应的水族馆实地参观。他看后触动很大,他跟他的手下人说:“看看!你们都不如私营企业!你看他们做的多好啊!”他惊讶地握着林理应的手称赞道,“林总啊,你真是个办事的人!当时我还以为你到大连来也就玩一玩,走一走,看一看,想不到你用不到一年时间真的就把项目做起来了,而且办得这么好!”
      见杨局长这么夸奖自己,林理应趁热打铁向杨局长提出了这么个大胆请求:“能不能把你们的鸟语林项目也移植到我们这边来?”
      “可以啊,这个我们一定跟你们合作!”杨局长未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时,林理应对鸟语林项目确实一点都不懂。
      “我们要做鸟语林,可天网怎么做,那么多鸟,怎么进口、养殖,当时我们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啊!”林理应坦承他急着想跟大连合作的原因。
      接下来,杨局长交待园林局旗下的绿野集团老总跟林理应谈。
      在谈判的日子里,合作双方开始到处选址,屏山公园看,左海也看,还看了金牛山公园,森林公园。在最后是选左海公园还是森林公园的时候,双方僵持住了:
      大连方面认为,左海在市区,森林公园远离市区,地点选在左海,效益产生得更快。森林公园在郊外,要做起来必须靠大量的广告。
      “我们的考虑是,森林公园作为鸟语林的场所更适合鸟的自然生息。因为它是天然的、原生态的,绿化(植被)也非常好……。”经过林理应的极力说明,双方最后将鸟语林的地址定在了森林公园。
      “回过头想想,当时鸟语林如果办在左海公园,早就可能拆掉了,毕竟噪音大,环保等各方面不适合在市区。”林理应庆幸当初的选择。

合作方临阵退出林理应被逼独上梁山

      林理应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双方准备开投资鸟语林的新闻发布会时,对方却临时变卦,提出要撤资,退出合作。
      对方为什么撤?杨局长后来告诉我们说:“我们从大连带着那几百万元钱过来投资,数目不算小。可是我们到森林公园加起来不下十趟,发现的游客加起来也就十几个,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投资猴年马月才会收回来呀?林总呀,你一定要理解我们啊!”
      该说什么呢?责怪?怒骂?这又于事何补?更何况,不管怎么说,杨局长都是自己事业中的贵人。
      “都说‘隔行如隔山’,进水族馆这个行业,很多人都不敢问津,怕学费交不起。当初,如果没有杨局长的支持,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水族馆呢?”虽然对方中途退出让自己显得有些狼狈,但设身处地想一想,林理应还是理解了对方的难处。
      最后,他只请求对方:“你们如果实在要撤资的话也行,但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把这个工程建起来,因为我们的技术力量还非常弱,杨局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对方合作取消了,可是来宾、记者都请来了,新闻发布会难道要取消不成?
      不行!新闻发布会照开!生性好强的林理应不想让别人看笑话,他决定豁出去继续将项目进行到底。于是,在发布会上,林理应表面上没事般地对着来宾和记者欢笑,谁也没想到他的内心正波涛汹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当时我们跟森林公园合同都签下来了,已经没有退路!”林理应自称是逼上梁山。
      结果项目七月份动工,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赶在97年元旦开业了。
      “鸟语林开业的时候比水族馆更火爆,那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当时,我从二楼办公室看下去,整个景区密密麻麻的,看到的都是人头,几乎没有看到鸟,黑压压的大概有几千上万人。”这一回,林理应再次“赌”赢了。
因为人多,森林公园的大门门票也从最初的五元提到了十块钱,游客全都是冲着鸟语林来的啊。
      “那几年,胡锦涛、李鹏、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只要有到福州来,几乎都会到我们那里参观,鸟语林已然成为省市政府的定点接待单位。”林理应把这视为人生最亮丽的一笔。

省外大举扩张填补当地生态旅游空白

      从水族馆和鸟语林项目中尝到甜头后,更坚定了林理应从事生态旅游的信念,他也由此迈开了省外大举扩张的步伐。
      1998年9月28日,武汉东湖鸟语林开业;紧接着转战成都,成都鸟语林于1999年3月18号开业;再接着,1999年9月28日,长沙岳麓山鸟语林开业等。
      在大举进军省外市场的间隙,2000年1月,林理应也对其大本营福州水族馆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大改造。他把原来的水族馆里面全部掏空,做成了一条名为“左海号”的水泥船。在2000年福州市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时,水族馆的改造和台江步行街建设成为福州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于是,我们积极配合市政府的安排,又投入5000多万元把水族馆建设成海底世界,该项目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亲自主抓下,确保了2000年国庆节如期开业。左海海底世界的建设对福州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起到了推动作用,被福州市政府授予“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先进企业单位”称号,林理应也获得了“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先进个人”称号。
      福州海底世界9月28日开业时,大量的游客还是蜂拥而至。忆起当时的火爆场面,林理应感觉晃如昨日,“当时,连长乐、福清八县的市民有的也一家十几个人来,一下掏出千把块钱,他们都无所谓的样子。”
      海底世界火爆风光在武汉等外省市也同样上演着。这其中,最让人侧目的是2002年9月28日正式开业的武汉海洋世界,其规模比福州的还要大整整四倍。
      这个项目是在2001年11月武汉经贸洽谈会上,林理应跟武汉政府签定的。当时在那次会上武汉共签了七个项目,都是几个亿的,我们签的是2.5个亿,在签的七个项目中就我们一个项目正式落地,而且资金一个礼拜到位。
      事后,武汉的一个姓吴的副市长诚挚地握着林理应的手说,“林总,你是真正办事业的企业家。当时,他给了我一张名片,说‘林总,以后你有什么事情直接找我,我一定支持!’”
      领导支持是一回事,但海洋世界究竟能否赢利最终还得市场说了算。
      当时,物价委批给武汉海洋世界的门票价是70元一张。那个时候,物价局长就问林理应,“林董啊,你这个门票一张70元,我真的很担心到时有没有人看啊!”物价局长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那时他们工资一个月才几百元。
      “当时听了,我心里也凉了半截!我这个项目要是搞不好,我就得倾家荡产!”回想起来,林理应还是有点后怕。
      为了避免不利局面的出现,林理应将以前中央领导人到福州海底世界参观考察的照片做成巨幅广告牌,同时在报纸电视上大做广告。没想到,9月28日开业后,第一天就接待了两万多人。
      “因为人多,怕出意外,我还请了二十几个武警十几个警察帮忙维持秩序。那时,连我自己也拿了一张桌子在那里卖票,我们那个时候开了四个窗口卖票,排队的人成了一条长龙。内地人没有看到海洋动物的人,看到人鲨共舞、美人鱼表演都感到非常新奇,很多人都想先睹为快。”当时火爆的程度连林理应自己的倍感意外,“哇!那个时候一天一百多万收入!”
      令林理应无比自豪的是,“我们的这几个项目也是填补了当地的空白。”他在武汉做的两个项目,一个鸟语林,一个海洋世界,都被武汉旅游局认定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武汉海洋世界还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一个项目要做起来,前面靠广告投入,后面一定要靠口碑。否则,就会失去潜在的游客!如果游客来参观后感觉名不虚传,那他回去必定也是一传十,十传百。”经商多年,林理应最深的一个感悟是,“做市场,前期靠广告,后面靠口碑!”

跨越发展8年蛰伏之后再度出击

      2002年以后,龙川集团的发展进入了蛰伏期。
      “前期都是借钱,贷款,一直在投资,到2002年以后,我们开始慢慢地回收投资了。”林理应向记者道出了放缓扩张的理由。
      2008年金融危机,为了不使经营出现滑波,林理应斥资近两百万元引进了俄罗斯水下花样表演队,引进企鹅等极地动物,在当时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他竟然把门票提到了60元。
      “不过,游客并没有感觉贵,因为全国各地的海洋世界,门票在120元以上,我们现在60元还是很便宜。虽说我们规模比较小,但是表演内容非常丰富。”林理应说。
      随着温福高铁的开通,现在龙川集团在温州的广告也开始投放了,眼下已有很多浙江温州的游客开始源源不断地朝海底世界涌来。
      “最近,我们还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项目。2010年我们协助浙江杭州千岛湖建了一个鸟语林,该鸟语林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鸟类游乐项目。此外,武汉也要新增投资,建设海洋公园,2011年元旦,我们在儿童公园投资500多万元的两个大型游乐项目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与广西平果县签定了3.8亿的老虎滩漂流景区和敢沫岩通天河溶洞景区,该景区是福建龙川集团投资经营人文景观向经营自然景观的一个跨越,该景区将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建设”,林理应透露。

致富思源滴水之恩涌泉报

      经过16年的发展,龙川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旗下拥有10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公司总投资已达到近7亿。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一切,主要还是因为我找到了好项目。其次是我敢去冒险,同时更主要的是靠党的良好政策。”林理应对于自己的成功经验轻描淡写。
       公司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除了作为掌舵人林理应的功劳外,军功章里自然也有高管、员工的一半。为此,龙川的员工福利、医保社保,在别人没有做的时候,他们都做了,企业也因此连年被评上全国青年文明号。
      “去年我们组织所有的员工去参观世博,每个人的费用是1150元,公司出1000元,员工自己只象征性地出150元。在此之前,我们还组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到日本看樱花、到新马泰参观考察、到台湾香港交流学习等等,费用全由公司承担。我们几乎每年都组织员工去省内外旅游。”林理应说。
       除了对员工好,林理应也不忘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林理应的性格,“我只有一张嘴,只睡一张床,做企业做到最后,总是要为社会做点事情”。因此,龙川集团始终把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热心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多年来,通过捐款支援灾区的献爱心行动,先后主动捐款献给汶川地震、台湾赈灾、闽北洪涝灾区、以及各地扶贫助学和助残等献爱心达近千万元,单单连江的一个村小学,连续十年捐赠就达二十多万元。龙川集团树立了“关心公益、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得到了弘扬。
      十六年来,龙川集团成绩骄人,有目共睹。由此而荣幸地迎来了胡锦涛、习近平、吴邦国、李鹏、李瑞环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企业参观考察。龙川集团先后也荣获了国家级“光彩之星”,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先进基层党支部、省级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等50多项荣誉。
      最后,林理应说,我们将继续秉承“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诚信经营,务实奉献”的理念,与时俱进,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为促进福建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来源:时代华商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1-03-31 18:28:32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