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和他的“创业工场”商业模式

作者:苏水良
———访厦门弘信创业工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

    人物名片:李强,厦门弘信创业工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总商会副监事长、厦门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厦门市青年商会会长、大连海事大学厦门校友会会长。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连续三届厦门市优秀社会义建设者、火炬高新区首届十佳火炬青年、厦门市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首届中国MBA十大创业精英、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海峡两岸十大物流风云人物。
 
    厦门弘信创业工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较早探索创业工场商业模式的企业。矢志追求创业报国、实业强国的梦想,九年积淀,凭借“创业工场”这一独特的商业模式,通过共性要素集合运作,个性要素专业经营,弘信已在金融租赁、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信息、数字通讯等行业成功孵化出多家全国行业领先的企业。   2010年,步入二次创业期的弘信再度亮剑,提出“打造中国最佳创业工场,成就海西百亿产业航母”目标,独特的模式与弘大的气魄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弘信创业工场正在成为厦门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巨大亮点,并在中国最佳创业工场的竞争中独领风骚。
 
创办创业公司
 
    2001年,厦门试行国有企业改制,外代租箱公司成为首批国企改制的试点之一。此时刚过而立之年已身为外代副总、港务集团企管部经理的李强毅然放弃了在外人看来一片光明的锦绣前程,下海创办了民营股份制企业——弘信创业公司。
    回顾创立之初的弘信,李强笑称是“三无”企业——无品牌、无资金、无社会资源,甚至对于做什么,也没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很多人对李强放弃锦绣前程感到不解,甚至觉得李强的行为是不是太鲁莽了些。但是李强说,他始终认为,民族企业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骨子里不安分的他期待着能有一方更加广阔的天地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有舍才有得,从最熟悉的集装箱租租赁业务开始,向着相关的港口物流设备租赁、物流不断拓展,李强以他矢志不渝的追求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创业的道路历经风雨,也逐渐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创业工场。
    今天,李强领军下的弘信入选福建省首批知名字号企业,进入诸多投资领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弘信租赁是国内排名第一的集装箱租赁企业,在融资租赁方面同样具备卓越的竞争力;弘信物流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物流百强,其创新的原材料代采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模式得到国际品牌客户的青睐,成为国内饮料物流界首屈一指的品牌企业;弘信电子以近三年50%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国内FPC行业最具成长性的企业,新上马的偏光片项目将丰富其产品线,提升其作为电子产品运营平台的价值;弘信投资银行凭借ST夏新重组与ABB并购振威等项目异军突出,成为海西投行界佼佼者;弘信船务拥有2+2艘5.7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加上期租船舶,控制运力达到34.2万吨,已居福建省行业前列;弘信通讯科技通过行业整合,积极介入移动互联终端元器件与整机的代理、设计、制造与销售业务,一跃成为国内移动通讯设备供应链管理的后起之秀;2010年初成立的弘信置业则瞄准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通过地产运作有力地促进创业工场各实业项目的跨越发展。
 
创造“弘信奇迹”
   
    翻开弘信的创业史,弘信电子创造的FPC行业奇迹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奇迹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3年8月,陷入困境的厦门首家柔性电路板(FPC)厂创业团队找到了李强。经过简短的交谈,有着超乎常人的商业敏感度的李强马上意识到随着FPC行业的爆炸式成长,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将要来临了。经过反复的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跨行业进军电子科技领域。其实,那时的弘信创业正为国际航空包板运输焦头烂额,年中那场突如其来的SARS打得它措手不及,天灾造成欧洲对华实施贸易禁运,弘信物流的包板运输业务遭到重创,每月1000多万元的包板费令它不堪重负。
    此时上马弘信电子自然遭到多数中小股东的反对,他们担心企业元气尚未恢复,贸然出击可能使企业遭受没顶之灾。但李强却意志坚定,力排众议,通过与股东和董事们的艰难沟通,终于在股东大会通过了投资设立弘信电子公司的议案。在崇尚平等民主风气的弘信创业,这可能是李强唯一一次没有考虑普遍民意的决策。他解释道,“面临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者决不能犹柔寡断,以至于贻误战机。”他对此作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场足球比赛,严防死守难保城门不失,不如背水一战,攻出去,或有一线生机,甚至反败为胜。
 
创新核心竞争力
 
    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把每个企业产品带到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是弘信创业工场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弘信帮助旗下企业形成清晰的战略布局、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以弘信物流为例,在物流行业,很多企业耗费巨资购置运输工具,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事的却只是简单的物物位移和货物仓储。弘信物流不走寻常路,轻资产,重服务,以三核驱动(客户、资源、金融)为战略,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管理型物流公司。历经多年,弘信物流敷设了全国性的网络,开发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并培养了大批供应链管理的专家,创新研发的原材料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荣获可口可乐的运作创新奖,今天的弘信物流已经摆脱低层次的竞争,开创一片蓝海,成为国内饮料物流业首屈一指的品牌企业。
    2008年经济危机下弘信的逆势飞扬,同样彰显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2007年下半年,通过对全球宏观经济的研究,李强敏锐地察觉到危机即将来临。在别人狂捧楼市股市及商品期货时,弘信加强风险管控,果断收缩战线,专注于核心产业的发展。而在寒冬真正来临时,弘信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为危机所扰,反倒能超脱地进行资产抄底。现在一年一度的战略研讨会已经成为弘信年度保留节目,弘信汇聚所有中高层员工并邀请股东、客户、银行、合作伙伴等,由李强亲自担纲主讲,纵论天下大势,规划一年布局,“谋定而后动”成为弘信独特的战略文化。

做中国最佳创业工场
 
    2010年是弘信“二次创业”的元年,脱离了为生存和温饱而挣扎的阶段,弘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躬逢“大国崛起”伟大时代,感恩于时代赋予的机遇,李强说:“经过一次创业的洗礼,我们开始懂得了如何以一种使命感来诠释企业存在的价值。”他相信,中国的崛起必然是以一大批民族企业脱颖而出并在全球竞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为标志的。也因此,“创业报国、实业强国”成为李强及他领军下的弘信永恒的责任和动力源泉,他不仅要以自身快速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来回报社会,更迫切期望能带动更多的人成功创业,实现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多年创业磨砺,李强发现,做企业就像做产品,多种要素齐备方能成就一家成功企业,这些要素既有品牌、资金、战略、人才、管理等共性要素,也包括技术、客户、市场等个性要素。他认为,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长久,从内因来看,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业者往往只拥有技术或市场等少数专长,而缺乏完备的资源配置与系统运作能力。多年经营,弘信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品牌声誉、战略管理、人才团队、资金、渠道及各种价值涟资源,等等。李强期望全力打造一个创业公共平台,向有激情、有梦想的创业者开放,帮助他们共享弘信丰富的资源,迅速弥补短板,使艰难的创业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成功,实现“轻松创业”和“高起点创业”。他的想法迅速付诸现实,2010年弘信创业正式变更名称为弘信创业工场,成为政府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并受到省、市创城领导机构的高度评价。
    李强的目标是把弘信创业工场打造成中国最佳创业工场。他的信心来源于他的实践。相比于政府背景的孵化机构,弘信创业工场显然在运作机制上更为灵活。李强介绍说,创业工场内部实施合理的专业分工,作为公共平台的创业工场专注于共性资源积累与运作,产业公司则专注于行业领域的研究与运作,大家都聚焦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专业,专者逾专,强者逾强。同时,通过股权纽带关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平台与产业经营团队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与横空出世的李开复创新工场相比,多年的创业历程,让李强对创业者的艰辛感同身受,他不仅清楚地了解创业者需要什么,也更清楚地知道相较于项目本身而言,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他认为对梦想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创业团队最可宝贵的品质,他愿意倾尽全力来帮助激情创业者成就自己的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强说,虽然今天的弘信力量还十分有限,但是弘信人将把“创业报国、实业强国”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哪怕每年只能催生3-5个“新的企业产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断积累整合资源,弘信创业工场将成就一个个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弘信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大。
    根据李强的规划,通过现有产业的内涵式增长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外延式扩张,弘信创业工场将实现几何式快速增长,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厦门首个百亿级民营龙头企业。“|百亿企业目标的实现,将大大地提升弘信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民族复兴承担责任的能力。我们的人生也将因为亲身参与中国的‘大国崛起’而精彩。”李强的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载2010年10月号,时代华商杂志社,P12—P15页)

新闻来源:时代华商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10-10 22:13:14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