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走上加速崛起之路

作者:苏水良 张颖
———访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文锦

    人物名片:苏文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
 
    职业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为福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如今,福建职业教育正在加速崛起,也为福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2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2008年,学院被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08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已有104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累计培养5万多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
 
 给学生全真实践基地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其中不乏世界500强的知名大企业。通过与这些大企业的合作,带动吸引了其他企业加入,使合作企业的数量和合作质量都飞跃发展。2009年11月开设的摩托罗拉工程学院福建授权培训中心,依托摩托罗拉品牌吸引了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的20多家企业与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最紧迫的瓶颈就是实训设备,不是以前概念的实验室,而是全真的企业环境,单靠学校投入永远都是捉襟见肘,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苏文锦认为应该采取“企业捐赠”、“技术共建”等方式,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2009年,学院获得企业捐赠资金、设备和软件达2600多万元,与全球性跨国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合作共建了国内一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GE 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实训室”,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网络安全实训室”、“下一代互联网实训室”,成立了“神州数码网络技术学院”。
    苏文锦说,“品牌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都引领我们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让学生爱上职业技能
 
    从2008年开始,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推出全院性技能比武的“百项技能大赛”,从87个项目到114个项目,从专业教师到每位学生,形成了“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
    苏文锦认为:“企业要的是高技能人才,我们就要让学生学技能、练技能,继而爱技能、强技能。技能是他们的职业能力更是就业竞争力。”
    两年来,全院学生90%以上参赛,获得“技能之星”称号和“技能标兵”称号的学生,则在全国、全省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优异成绩。
    “搭建这样一个普遍的竞赛平台非常重要,比单纯上专业理论课的实效好上百倍。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积极参与技能比赛的主动需求,客观上竞赛也需要学校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21名选手,夺得赛事计算机网络组装和安全维护、嵌入式产品设计与开发2个项目一等奖;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零部件3D测量与制造2个项目二等奖,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1个项目三等奖和2个项目优胜奖,填补了两年来福建在此项大赛上一等奖空缺。
 
“职业”二字是职教精髓
 
    “职业教育不是层次教育,不能简化为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压缩式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特色的类型教育。”苏文锦对职业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
    苏文锦说,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但探索之路没有定式,作为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职业院校,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目前,学院的所有系别专业都在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自从本行业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例如,电子系与福建三元达通讯有限公司合作的实践基地,常年提供50个学生食宿,学生从大二起就能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2个月一轮换。商贸系与福建永辉集团合作在校内建立一个超市,所有学生通过校内超市进行前台后台等工作岗位的反复实践,到校外永辉门店实践时就游刃有余了。今年春节,100多名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到永辉门店顶岗,缓解了永辉超市人手紧张状况。
    以前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学习,怕实习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机电系就提出了“两个不间断,三个零距离”的理念,将50名学生分成2个班,25个到企业实习,25个在校学习,2-3个月轮换一次,“既能做到学生实践不间断,又能保证企业生产也不间断,深受企业欢迎”。
    苏文锦说,今年7月7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省级验收。“能够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队伍,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将是未来的攻坚战,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实行分段式教学和多学期制,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先进理念逐步落实到办学中。(载2010年8月号,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P48—P49页)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8-13 21:59:5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