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辉 把城市“血管”铺出国门的设计师

作者:海西
  城市地下管道密密麻麻,犹如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复杂,要保证这些“血管”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实属不易。作为地下管网设计师,亚通“掌门人”陈力辉深感责任重大。10多年前,他辞掉厦门海监局的“金饭碗”,埋头进行城市管道的研发和建设。就连迪拜这个债务缠身的城市,其供水管也贴有“亚通”的标签。亚通的产品已走出国门,各类供水管在沙漠中穿行,让荒芜之地有了人烟。

成长轨迹放弃金饭碗下海

    走进亚通位于福清镜洋工业园的厂部,你会被一个硕大的管道所吸引,管道下方写着“亚通管道———真大”。亚通人不无自豪地说,这是一个排污管,直径3米,也是全国最大的管道之一,该管作为企业的标志立于厂区门口,就是为让路人直观了解亚通是干什么的。
    作为亚通科技的掌舵人,无线电专业出身的陈力辉从事塑胶管道生意有些偶然。
    198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的陈力辉被分配到厦门海监局工作,后任海岸电台副台长。
    然而,陈力辉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掉让人羡慕的“金饭碗”,步入塑胶行业。1994年,他进入印尼爱国侨胞余孔琳、何文正合资创办的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挑起大梁出任总经理。
    创业之初,陈力辉苦苦思索,塑胶行业并不是一个新产业,如何才能在市场中找到突破口,对于亚通这样一个从事塑胶生产的“新兵”来说,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当时,国内多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管网老化严重。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分析,陈力辉发现市场上塑胶给水管的液压存在问题,户外排水管、雨水管也存在着严重变色等问题。“今天的科技就是明天的市场”,他于是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研发。
    产品研发出来后,销售又成了难题。作为总经理,陈力辉亲自上阵当“推销员”。回顾初创期的艰苦岁月,陈力辉不无感慨,全省九地市几乎全跑遍了,有碰壁,也有接到订单后的欣喜。
    靠着一股闯劲,亚通渐渐成长。从建厂时的60多人团队,到如今1600多人规模,厂值也逐年递增,从初期的不到千万,到去年产值已达13.4亿元,几年便上一台阶,发展势头迅猛。

遭遇困境上市后质量销售问题频出

    由于出生在军人家庭,在陈力辉身上,你可发现军人身上那股坚忍不拔的韧劲。在下属眼中,陈力辉快言快语,处事果断,作风雷厉。
    在掌舵亚通这艘航船行进中,陈力辉遭遇过两次危机,均和上市有关。2002年,经过股改,一直忙于准备登陆A股的亚通科技接到国内主板暂停IPO的消息,这个突来的变化让很多亚通人感到无措。但陈力辉却很坦然,把融资上市对象转向境外。2005年12月16日,经过资本运作,亚通科技的母公司中国管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从而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塑料管道企业。
    从资本市场融资后,亚通迅速扩张,进行全国战略布局,兴建了10多个生产基地。由于扩张过于迅猛,储备人才不足,导致管理干部无法跟进,产品质量、销售等诸多环节漏洞频出,上市后的瓶颈凸显。
    “我是学工科的,那时对管理还不够重视。”陈力辉说。经此一役,陈力辉更加意识到了人才是企业之本。
    “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陈力辉告诉记者,这几年亚通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我是技术出身,可身处在管理岗位,企业从一家小厂发展为现代化的上市公司,在管理方面如不加强学习,就无法带领企业走向正确之路。陈力辉说,目前,亚通每年都输送一批员工到欧洲知名塑胶企业取经。

销售之路把管道铺到非洲

    北至佳木斯,南至三亚,西到西藏,东至上海,除台湾外,亚通制造的管道已在全国铺开。亚通在全国兴建的10多个生产基地都成为忙碌的货仓。
    迪拜这个债务缠身的城市,供水管也贴有“亚通”的标签。亚通的管道很早就走出国门,在众多沙漠之都地下穿行,中东、非洲等10多个国家都用上了亚通的产品。
    目前,福州有三分之一的地下管网是亚通的产品。在国内能与之抗衡的仅有三四家,陈力辉被同行誉为“东南塑胶王”。
    低碳产业是近期的热门词汇,陈力辉是低碳商机挖掘的先行者。目前我国4万亿投资中的建设公路、铁路和光纤通讯网络等工程,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塑料管道。
    陈力辉说,有过硬的质量,才有好的销路。

成功秘诀创新是企业的“活水”

    没有创新,企业便会失去前进动力,陈力辉对此感触颇深。
    在亚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将一根皱巴巴的塑料管塞到一个破裂的钢管里,接上机器吹热气,塑料管转眼膨胀,把钢管裂口堵住。这是亚通新研究的“秘密武器”折叠管,研发成功后,可用于修复漏水管道,估计明年将投入市场。
    每年,亚通有10多种新品问世,随着塑料管道市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需求细化,亚通的塑料管产品由初期简单的排水管,发展到现在的11类2000多种,包括煤气管、供热管等等,很多产品处于国内领先。
    如今,亚通每年投入科研的资金占销售额3%以上。依靠40多名高级工程师、数十名专家、100多名本科以上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亚通公司打造了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塑料管道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福建省塑胶管材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三大科技平台于一体的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借助科技创新,亚通基本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还保持10%以上增长。

新闻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3-11 13:48:4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