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红坦洋工夫”在崛起中传承百年荣耀

作者:苏水良 郭振栋
———访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丛生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由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联合生产的精品红茶 “两岸红”,成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等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近日,本刊记者有幸来到其大陆合作方——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并走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刘丛生。
    提起刘丛生,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远近闻名的“钢板大王”和“造船大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名“茶人”,而且还是一名茶叶行业的领军人。
 
创业为“本” 万丈高楼平地起
 
    刘丛生1965年出生在福安市湾坞乡湾坞村,兄弟五人,排行老三,原名李塘明。在那个年代,贫穷是所有中国人无法摆脱的境遇。而因为贫穷孩子能否讨到老婆是父母们面临的最大难题。都是农民的父母,为了能给孩子找个媳妇,决定收养一个女孩,准备给年纪小的老四,或者老五作媳妇,这样就使原先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们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在李塘明12岁那年过继给甘棠镇甘坪村的刘姓人家,并改名刘丛生。甘坪村作为一个渔民之乡,当时是福安市最富裕的一个村庄,但是养父母家里的生活状况也不乐观。
    生活所迫让刘丛生早早辍学,并开始涉足商海。他先是到福州农贸市场打工,初步了解了农贸市场的一些经营方式,便在自家水果摊位上开了个经营干货、烟酒糖茶的食杂店,早上去福州把福安的一些果品特产带到福州去,晚上再把从农贸市场把店里所需的货带回来。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两块七的一张车票见证了一个少年起早贪黑的创业历程。而艰辛的付出所得的回报就是在80年代初,他就积累了几万元的资本,而那时,正是国家提倡“万元户”的时代,谁家有了一万元就能登报宣传,而刘丛生当时还是个不满18岁的少年呢。在19岁结婚之后,有了妻子的帮助,刘丛生把自己的更多的解放出来,在区域上他不在局限福州福安的往返,更多的是上海与福建的对接,先是生活物品如香烟、羊毛衫、手表等,之后就是船用钢板了。由于钢板的利润好而且经营顺利,在1985年,刘丛生创办了福安市甘棠镇甘坪建材经营部,已在业内小有名气,等到1998年创建福安市甘坪建材有限公司时,注册资金也从当时的经营部的2万元,增资到20万元。到了90年代,刘丛生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钢板大王”了。与此同时,他还从事船舶运输,丰厚的利润使他彻底地改变家人生活状态的同时,也使原始资金得到迅速的积累,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999年,刘丛生又创立闽东丛贸船舶实业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后他自然完成了事业角色转换——从“钢板大王”变成“造船大王”。而涉足茶叶行业,接管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刘丛生以社会责任振兴民族产业的一大举措。
  
传承为“源” “茗红”再续百年传奇
 
    2007年11月,刘丛生作为随团企业家跟随温家宝总理出访俄罗斯,在与总理的交谈之后,他已经把社会责任的意识达到了振兴民族产业的高度了。刘丛生坦率地告诉我们:作“坦洋工夫”并不是为了赚钱而作,因为一个丛贸造船厂足可以满足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和在财富上的积累;作“坦洋工夫”是因为早在1851年“坦洋工夫”就是英国皇室的贡茶,1915年与茅台酒一起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世界名茶,是福安人的骄傲。因为战争与政治因素中途衰落,而如今我们赶上好的时代与机遇,我们有责任重塑这个传统产业的辉煌,同时,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把“坦洋工夫”的品牌打响了,也一定能改善福安43万茶农的生活状态。
    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是福安市人民政府最早授权“坦洋工夫”品牌特许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参与制定“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并为制定国家标准制作、提供标样的唯一一家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以“传承百年荣耀、再创品牌辉煌”为宗旨,以“名茶、名店、名企”为定位,致力于“坦洋工夫”历史品牌的传承与发展。2007年11月,“坦洋工夫”红茶以香高味醇、条形细长匀整、汤色红亮,形质兼美,独具一格,被中国茶叶与奥运经济专家认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公司“坦洋工夫”红茶生产基地也被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等权威机构指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红茶生产基地。同年12月,公司试制的新品牌“茗红”坦洋工夫红茶参加“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以其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获得中外友人的一致认可。
    2008年5月,公司产品“金茗红”在第五届“闽茶杯”名优茶鉴评大赛中荣获金奖;6月,“茗红”系列中的“英伦皇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红茶组金奖;7月,“茗红”系列产品被中国铁道部文工说唱团授为“指定饮品”;9月,“茗红”产品被指定为张天福百年寿诞及基金会成立的专用礼茶;同月,在福安第四届“坦洋工夫”杯斗茶暨包装评比展示会上,再获金奖。
    2009年4月,公司“茗红”牌系列产品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鼎尖名茶”称号;5月,公司生产的“金茗红”在第六届“闽茶杯”鉴评大会中再获金奖,并以100克4万元独揽2009春茶拍卖会标王;8月,“茗红”坦洋工夫被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会务部、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共同指定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唯一“指定红茶”。10月,公司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评为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茗红”坦洋工夫将成为展会指定茶饮。
    刘丛生说,目前,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各项工作。公司将以传承坦洋工夫红茶百年荣耀为己任,让曾经的“百年国茶”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生态为“根” 确保“茗红”高贵品质

    “泉甘土肥,草木茂盛,群峰环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正是坦洋工夫红茶原料所在地的真实写照。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坦洋工夫红茶之所以得到世人的青睐,正是因为其原产地社口镇坦洋村地处白云山麓。以在这里种植生长的坦洋菜茶为原料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和甘甜。
    “拥有100多年辉煌历史的‘坦洋工夫’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远销荷兰、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坦洋工夫’能在众多茶类品种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刘丛生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生态、和谐、健康、高贵”的经营理念,为确保坦洋工夫红茶原料来源的品质和纯正,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坦洋工夫”原产地社口镇坦洋村和白云山着手建设和改造生态型标准茶园基地、“坦洋工夫”新品种茶树培植和生产科研园地。目前,基地面积已达2000多亩,并带动全市周边茶园上万亩。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茶园基地,为“茗红”坦洋工夫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保证。
    “这里是百年‘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这里的茶叶就是百年遗传的‘孤品’,我们要保证这里茶叶绝对的‘孤品’品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恢复乃至超过以前‘坦洋工夫’曾经达到的高度,让坦洋回到昔日的盛况。”陪同我们一起走访“茗红”坦洋工夫生产基地的公司总经理林小灵信心百倍。
    公司一方面抓好改造坐落在坦洋村的“茗红”茶厂(原坦洋茶厂,为福建省属国营企业、福建省最大的红茶出口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老厂房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设备;与此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现代园林式新厂房。新厂房占地面积29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4500多万元,是一座标准化、生态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厂房,也是一个凸显“坦洋工夫”深厚文化底蕴的花园式建筑群。建成后将与中国海峡大茶都相互呼应,成为福安乃至全省茶界的一座标志性现代化厂房。这些生产基地的建成和进一步完善,必将为“茗红”坦洋工夫产品的生产和科研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科技为“媒” “茗红”引领新潮流
 
    虽然“坦洋工夫”的历史声誉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虽然生态茶园保障了坦洋工夫红茶的独特风味,但是要想在众多授权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企业中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和领先水平,必须正确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适应市场变化,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
    为重新恢复“坦洋工夫”的世界名茶地位,刘丛生带领公司打出了一系列传承荣耀、复兴国饮的“组合拳”。 一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战略,广纳贤才,按照股份制企业最优化的组织机构框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加强现有研发力量的基础上,公司还特别聘请了福建省茶科所、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福安市茶业局、茶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专家,组成专家组和研发指导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在传统生产工艺上大胆创新,通过技术开发,先后研制出了以“茗红”为品牌的“英伦”、“坦洋”、“茗红”等三大系列产品,并参与“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制定,为“坦洋工夫”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拓在于不断创新。公司近期与台湾著名的有机茶生产商———台湾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负责人为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圣轮法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公司生产的精品“金茗红”坦洋工夫红茶和台湾瑞穗有机生态农场生产的精品“一炮红”鹤冈红茶为基础,合作生产新产品“两岸红”,并在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投放市场。据悉,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研制的多款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也即将于明年初开始陆续投放市场。
    “现在很多红茶企业都走高端路线,生产礼品茶,我们要另辟蹊径,让红茶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茶,这才是真正的名牌。”刘丛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组织力量精心研制大众化产品,在保持“茗红”坦洋工夫高贵品质的同时,努力使坦洋工夫红茶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公司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管理,力争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扩大红茶在六大茶类中的销售份额,使坦洋工夫红茶真正成为平常百姓的日常消费品。
 
营销为“谋” 打造“茗红”国际品牌

    “国破百业殆,国盛万事兴”,改革开放为“坦洋工夫”的复兴吹响了前奏,但由于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人们对坦洋工夫红茶的认知度已大不如前,“坦洋工夫”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2007年12月,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制的“茗红”牌“坦洋工夫”红茶,参加“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获得好评。
    这个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过金奖的红茶,经过了百年沉浮,如今又重新“涅磐”重生。以振兴福安“坦洋工夫”为使命,刘丛生带领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踏上了打造“茗红”国际品牌的征程。
    公司运用独具特色的生态化生产和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使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红茶界树立起“生态、和谐、健康、高贵”的品牌形象。通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扩大消费群体,逐步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公司已拥有“福安市茗红茶叶有限公司”、“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叶销售有限公司”及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山东、江苏等多家下属企业和连锁经营机构,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以直营店、加盟店、区域代理、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拓展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遍及海内外的营销服务网络。
    在巩固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公司规划在三年内打入全国各大城市茶叶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形成以福安为大本营,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效灵活的“茗红”坦洋工夫销售网络,成为播向全国乃至全球宣传“坦洋工夫”的靓丽名片,成为“坦洋工夫”生产发展和品牌重塑的形象窗口。
    为了弘扬“坦洋工夫”历史品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坦洋工夫”,认识“茗红”,公司还组织力量研究总结“坦洋工夫”茶文化的精髓,编制“坦洋工夫”历史资料。投入大量资金在社口镇坦洋村建设“坦洋工夫”旅游文化基地,实现“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播和提升,为“茗红”坦洋工夫市场开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政府、社会民间团体举办的各种茶文化宣传活动,逐步提升“茗红”坦洋工夫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
    作为“红茶航母”的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以“传承百年荣耀,再创今日辉煌”为出发点,始终坚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担负起“传承百年品牌、铸就茗红经典”的历史重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茗红”坦洋工夫必将再展百年风采,让世界共享茗品尊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福安茶人的不懈努力下,“坦洋工夫”的复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坦洋工夫”这一百年品牌一定能够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慈善为“民” 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是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企业家的道德标准,而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历来都对公益事业投入极大的精力和财力。刘丛生在他的企业发展壮大之际,积极捐款支持贫困落后地区灾后恢复生产、扶助贫困学生。多年来,支持福安六中、甘棠中心校、中心幼儿园、甘坪村、甘下疏港改造、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他也因此先后多次被评为抗击“非典”和扶贫捐赠活动先进个人,2005年度福安市光彩事业活动先进个人,“5•12”四川抗震救灾活动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一方面说明刘丛生在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是对他在公益事业的肯定,也是一种对正气与善行的弘扬。刘丛生热心助学,10多年来,每年最少资助10个以上的贫困大学生,最多的一年超过20人。他说,自己无钱读书的经历一直让他关注没有钱念书的学生,只要自己知道了,就偷偷地资助他们。他解释资助的原因:一是自己小时的经历,知道想读书而没钱读书的痛苦;二是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每当看见自己资助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和自己上了大学一样,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三是如果这些学生得不到资助而荒废学业,势必在将来的生活中留下心理阴影,同时也因没有知识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些思想偏激的孩子也许会成为社会不安因素,所以作为企业家有责任从社会道义出发资助这些孩子。10多年来刘丛生资助的大学生早已超过百人,一些知道是他资助的孩子在毕业之后都会来看望他的,刘丛生说,那时候真是很高兴,就像看见自己投资的产品获得成功一样,产品是企业取得利润的成功,资助的孩子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成功。在这些看望他的孩子里,有个女孩子让他最为感动,这个女孩毕业后在厦门工作,几年来,每到她的家乡猕猴桃成熟的时节,都要回家摘一箱来看望他;每年的春节拿一箱长寿面和一只她家养的土鸡来看望他。一开始刘丛生不让孩子买东西,只要来看看就可以了,但是,女孩还是坚持着,刘丛生后来理解了,那些礼物其实就是女孩子回报善心的一颗真挚的心啊。这给他极为深刻的感触,一个知道对他感恩的人,也一定会感恩这个社会的,所以,资助学生不仅是公益的一种行为,更是让社会文明进步和善行传承的最直接方法。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
    2007年,投资1500万元兴办福安船舶职业技术学校,至今已招收1000多名学生就读,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教学并安排就业。刘丛生说,此举一则是为闽东船舶业的发展培养人才,更为主要的是为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他说,能来这个学校念书的孩子,都是在学校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大学的,还有的就是学校的一些问题少年,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来继续读书直接流入社会,一部分因为没有知识势必没有理想的工作,直接造成就业难题;而另一部分的那些本身就是问题少年的孩子很可能形成社会治安难题。通过我们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得到知识,有专业的技能和固定的工作在改变他们的命运和生活,从而才能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2-10 13:46:22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