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行业的先驱者

作者:苏水良
———访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程汉川

    程汉川,男,1953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兼任惠安县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副主席,福建省啤酒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曾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企业家”、“全国轻纺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光荣称号,2000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十佳啤酒企业之一,是全国啤酒行业的六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福建省目前惟一的啤酒上市公司。公司现有四个啤酒生产基地(惠安南厂、北厂,福鼎,江西抚州),总生产规模设计年产能力80万吨,现产能60万吨啤酒,总资产超过15亿元,拥有一流的啤酒生产设备和雄厚的科技研发力量。
    作为惠泉啤酒企业的领头人,程汉川以“敢为人先求发展”的胆略和敏锐超前的市场洞察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领导企业进行改制、改造、改革,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归“零”,将惠泉啤酒融入泉州人们的生活当中。使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一个年创利税几十万元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营小酒厂,发展成为年产销量超过50万吨,年实现利税超过3亿元的啤酒上市公司和福建省纳税百强企业。
    惠泉啤酒公司前身为一王氏资本家创办的生产瓜干酒的手工小作坊,始建于1938年,解放后改造为地方国营企业——惠安酒厂,为主生产瓜干白酒,当时固定资产不足70万元。从1983年在福建省首家引进啤酒露天大罐发酵新技术创建第一个啤酒车间,实现泉州地区地产啤酒“零”的突破,特别是1991年程汉川上任厂长以来,惠泉啤酒公司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良性发展状态。
 
不断归零滚雪球式发展
 
    程汉川走马上任正值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之时,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发表后,发展才是硬道理,掀起了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新高潮。由于中国啤酒行业仍处于起步时期,全国啤酒年总产量还不足1000万吨,福建省啤酒行业更是非常薄弱,正处于发展初期,啤酒还没有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消费品。程汉川从中捕捉到了啤酒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毅然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技改扩建。而面对一个年产规模仅1.5万吨的县属小企业资金严重缺乏的现实,加上邻近地区一些列入“七五”计划的新建啤酒项目纷纷上马,他陷入苦恼之中,但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坚定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不进则退维持就是落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一个五年甚至更远的发展规划正在他心中孕育着,第一步,由小到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第二步,努力创造条件进入资本市场促进持续快速发展。他的改革发展愿望和面对的苦恼得到了员工们的认同和理解,广大员工自觉行动起来,纷纷拿出多年的积蓄,参与项目集资,短短三天时间,便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缓解了技改扩建的资金压力,为顺利进行技改提供了条件,这一个扩建项目的成功启动,成了企业发展的转折点,也为惠泉啤酒进入发展快车道拉开帷幕。从年产规模1.5万吨到3万吨、5万吨、10万吨、20万吨,直至现在的60万吨,不断归零,滚雪球式发展,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充分体现了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
    企业不但要做大而且还要做强。程汉川意识到: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只有立志做大做强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业长青。作为企业家更应具有前瞻性,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坚持以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思想,不能仅满足于产能上的提高。特别是在1999年的跨世纪扩建项目上,程汉川规划设计时就提出要以“清洁生产”为基本要求,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目标,按照有利于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则,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的总体要求实施惠泉跨世纪发展战略工程——异地搬迁技改工程。该工程从奠基到2000年10月一次性投产成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建设时间。整个工程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到施工监管等都充分考察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采用国际先进的无菌处理技术酿造啤酒新工艺,所有关键工序均引进当今世界一流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无纸化计算机自动控制,建立了严格的微生物管理和检测体系,工程项目完全达到无菌化处理技术的世界水平。同时,整个工程生产过程的人力使用与同规模企业相比下降了三份之一,循环经济的运行利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各项能源消耗指标都处于全国行业先进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是目前国内单体产量最大、工艺布局最合理、建设起点最高,集环境、生态、科技于一体的优质生啤酒生产基地,为惠泉啤酒公司在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不断创新引领行业潮流
 
    程汉川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战略,始终把“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创名牌”贯穿在惠泉啤酒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新”制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机制,程汉川认为,作为传统产品的啤酒,同样可以赋予时代的气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就要不断创新,才能引领潮流。因此,积极组织开展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做到每年开发储备两个以上领先行业潮流的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1992年,惠泉啤酒率先在省内行业改变啤酒木箱包装为纸箱包装,打破了传统产品传统包装形式,推动了福建省啤酒包装革新,同年引进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菌种,开发了10度超级清爽型啤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消费者增加了新的啤酒口感选择,引领淡爽型啤酒消费市场,该项目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1993年,在全省首家引进易拉罐生产线,并一直保持省内同类市场主导地位,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包装形式,携带方便。
    1994年,准确地预见啤酒市场消费发展趋向,研制采用新材料,即打破长期以来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酿制啤酒,主动承接省科委下达重点科研项目——惠泉小麦啤酒的研制开发,历经三年攻关,于1997年9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新产品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投放市场后,又一次引领消费潮流。
    1995年,率先在全国行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方圆双认证,为惠泉啤酒优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体系保证和食品安全保障。
    1996年,在福建省首家引进500ml国际流行新包装生产线,并推出第二代惠泉小麦啤酒和500ml装系列产品,掀起了国内啤酒包装的新一场革命,为企业创造较好效益的同时,也为福建乃至全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程汉川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研究国际啤酒市场的消费发展趋向,秉持“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思想,又于1999年瞄准生啤酒的国际发展趋向,意识到纯生啤酒的发展前景,毅然在惠泉北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投入近亿元全套引进德国KRONES公司纯生啤酒生产装备,研制开发惠泉纯生啤酒,并一举开发成功投放市场。惠泉生啤酒一问世即以口感和质量的绝对优势荣获“中国优质新品啤酒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主销售区域的主要高档消费场所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该生产线是全国啤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国际先进纯生啤酒生产线之一。
    不断归零,不断创新,使惠泉啤酒逐步形成了惠泉大纯生、惠泉吉品纯生、惠泉精品、惠泉真啤、惠泉国宴、惠泉一麦、惠泉黑爵士、惠泉一品麦等三种包装形式和多种包装规格20多个品种的惠泉啤酒优质产品体系,以适应不同销售区域,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功能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产品畅销福建、江西、粤东地区、浙南地区、湖南湘东地区、江苏苏南地区及上海等省市地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惠泉啤酒也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名牌产品”、“全国啤酒行业优质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经国家权威机构评定,“惠泉”品牌价值超过20亿元。
 
锐意改革促进持续发展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程汉川坚持“凭机制激活,靠管理创新”,通过不断的变革促进企业体制的创新。他认为,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尤其是作为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观念陈旧、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不断归零,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改革和建立内部运行机制着手,有破有立,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劳动、分配、经营管理等方面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和谐企业。
他勇于尝试新型经营方式,盘活资金进行有效资产重组,走集团化集约型经营发展道路。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并于2003年初在上海交易所A股发行并成功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这也是当初雄心壮志,发展蓝图的初衷,推动了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从“厂”到“集团公司”到“股份制集团公司”再到“上市公司”,从经济小指标核算到经济责任制到目标管理到目前全方位引进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体系。从岗位职责管理到全员管理到人本管理和完善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他率先打破国有企业的“大锅饭”体制,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标志着惠泉管理机制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也是惠泉公司作为福建省第一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有益探索。成为了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受到中央部委和省、市、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92年,针对啤酒销售长期以来以传统国有商业系统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程汉川断然破解改革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建销售网络,并在泉州市区置业设立销售分部,大大提高了市场拓展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了覆盖省内外300多个县一级的营销网络。
    如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建设多做贡献,这也是企业和企业家所承载的社会责任。1993年,公司兼并了已停产的原地方国营惠安制碘厂,并实施白酒车间搬迁工程,把制碘厂改造为白酒分厂,解决了30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重新启动了麦芽厂的正常生产。同时与当地制盖厂、纸箱厂、印刷厂、汽车运输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从而带动了麦芽制造、包装、彩印、制盖、运输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形成了以啤酒为龙头,麦芽、瓶盖、纸箱、胶带、商标印刷、运输服务等的产业链,直接安置了2000多个就业人员。
    1995年,他开始尝试走集团化经营的道路,成功组建了拥有11个企业的福建省啤酒行业首家集团公司,形成以惠泉啤酒为龙头,集科、工、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进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
    1997年,又创立福建省首家股份制啤酒公司,为进入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集团子公司实现三改一加强,于1998年6月正式创立泉州市龙珠酿酒有限公司和泉州市金麦啤酒原料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使之成为地方税源的重要来源之一,让老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转型促进发展,焕发生机活力。
    2001年,公司联合福鼎市地方政府等三家企业投入1.2亿多元创立福建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为进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迈开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布局福建省闽东啤酒市场和辐射江浙市场。
    2003年2月26日,惠泉啤酒在上海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啤酒行业第六家,福建省惟一的上市啤酒公司,开始在全省行业率先涉足资本市场,为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2004年3月31日,公司又与国内最大啤酒生产企业——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强强联合,开始步入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竞争行列。
    以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从2000年至今8年间,惠泉啤酒创造利税总额就超过20亿元,成为惠安县、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的纳税大户,并连年被授予“福建省百强纳税企业”。为促进福建省啤酒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长期以来,程汉川把“天下为公,惠泉唯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泉州新一轮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开始付诸实践。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既为泉州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泉州又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社会稳定,区位优势凸显,经济繁荣。一些大项目和新兴产业正大规模投入建设,大泉州的宏伟蓝图为未来勾划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而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惠泉啤酒作为泉州地区最早的本土啤酒品牌,将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对善于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程汉川来说,又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全局,主动融入泉州的产业发展。在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啤酒行业过度竞争环境中,按照燕京集团全国一盘棋的统一部署,把惠泉啤酒培育成东南区域强势品牌的战略目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的有效运行,继续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惠泉啤酒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惠泉啤酒融入泉州人民的生活当中,努力为泉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载2009年10月号,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P14—P18页)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15 17:10:32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