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南方铝业打造成中国铝业领头羊

作者:苏水良 郭振栋 胡光华
———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文英

    人物名片:林文英,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54年出生于印尼泗水,现为印尼金锋集团执行董事、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被评为“印尼十大青年企业家”,2007年6月被评为“十大中华经济英才”。
    “公司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当时铝锭的价格从去年最高峰时的3200美元/吨下跌到了最低时的1320美元/吨,这个影响持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这期间我们一度担心企业到底还能不能生存下去。不过,到了今年第二季度末,企业的销量开始逐渐好转,第三季度已恢复到了原来的正常销量,8月份总销量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铝锭价格也上升到了1850美元/吨。”
    说这话的是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 董事总经理林文英先生,这位中国铝业的领军人物在凉意刚现的初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虽然遭遇了金融危机,但公司在2008年销量仍达到13亿人民币。
    就是这家企业,曾被国务院侨办授予“2003—2005年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称号,同年获得“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称号。
    这家从海峡西岸崛起的南方铝业,被业界公认为“永不失落的闪耀之星”。
 
创建大陆最早侨资企业
 
    南方铝业创建于1992年,系印尼金锋集团和日本神友商事株式会社在福建省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铝业加工企业,该公司创建者是与林绍良、林文镜齐名的印尼金锋集团原董事长、爱国侨领林学善先生。
    “我父亲19岁就到印尼闯天下,经过几十年打拼事业成功后,80年代中,我父亲决心回家乡福清投资兴业,目的就是振兴家乡经济,帮助家乡父老解决就业问题。父亲也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早一批到中国投资建厂的外商。”林文英很为父辈当年的举动自豪。
    南方铝业占地约24万平方米,首期注册资金为3000万美元,一期工程总投资4000万美元,公司于1997年建成投产,第一期拥有两条年总产量15000吨的连铸连轧生产线,一台年产40000吨的SCHLOEMANN冷轧机及相配套的拉弯矫直机、纵剪、横剪、压花、冲床等精整段生产线,引进德国先进的ACHENBACH铝箔轧机4台,年产7000吨生产线。同时,拥有先进的在线板形仪、测厚仪,以及化学、生物检测分析仪器。这些主要设备分别从欧美等国引进。
    林学善去逝后,林文英先生子承父业,一路带领南方铝业步入良好的发展时期:2002年,公司投资2700万美元,兴建二期工程——年产可达80000吨的单机架双卷取KEUPP热轧生产线。2003年11月建成投产的南方铝业热轧生产线,不但弥补了一期铸轧生产线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生产坯料供应的不足,而且克服了一期连铸连轧生产板箔材坯料加工的局限性,生产适应性更强,合金范围扩大到了几十种合金牌号,产品适应范围也从一般的包装、建筑、装饰、家电、厨房器皿行业发展到适应高科技含量的行业,如印刷PS铝版基、高级双零铝箔、电解电容器行业适用的阴极箔及国内目前仍需要依靠进口的高精铝合金板带箔材,逐步扭转生产优质铝箔必须依靠进口热轧坯料的局面。
    此后,2003年,第二条宽幅铝箔生产线(第三期工程)又开始兴建,总投资2980万美元,生产规模为年产24000吨铝箔,于2006年11月建成投产。如今,投资2750万美元的第四期工程也已完成。
    “现在,企业的设计产能板带达8000吨/月,铝箔达2300吨/月”, 林文英告诉记者,南方铝业已步入良好的发展时期,“工厂从第一期的300吨/月,发展到现在第四期时产量已达5000吨/月。”
 
独创4M治企管理理念
 
    南方铝业在林文英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方铝业不但克服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从2002年开始实现了扭亏为盈,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南方铝业的生产销售均以30%以上的递增速度持续发展。
    林文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后,总结出了一套“4M的管理理念”,即Manpower(人才)、Magement(管理)、Market(市场)及Money(资金),他深信只要坚持“4M的管理理念”,以人才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他各项优势,便能让企业步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在4M中,林文英特别强调“人才是大赢家的制胜法宝”和“管理是成功企业的金钥匙”两点。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产品要好、设备要好、工艺要好,还要加上人的因素。印尼的铝片厂有韩国、日本、德国、澳洲来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档次起码和韩国相当,而价格却比韩国便宜很多。”据林文英介绍,他在印尼的铝片厂是1979年创办的,该厂已成为了东南亚最大的铝片厂,比第二大马来西亚的工厂整整大了5倍,“南方铝业的技术完全是从印尼复制过来的!”
   林文英觉得,管理者必须具有培养超越自己的接班人的意识,具有承受变革的素质,这是企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他说,企业变革的阻力一般都来自管理层,此时就需要他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变革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
    “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一只眼睛远看战略,另一只眼睛近看组织人才及管理。企业家往往需要以目前企业的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和竞争的要求,以‘现状’和‘将来’两大方面衡量目前的组织机构及其能力,去发现存在的差距,发现组织变革的拐点,以便未雨绸缪,主动变革,唯有如此才会走得更远、更快,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作为一个用双眼看问题的企业家,林文英毫不保留地将成功经验抛了出来。
    正是因为林文英两只眼睛看世界,南方铝业才在十多年时间里从当初成立时的困难重重,一步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林文英执掌的企业有50多家,员工25000多名,产年值超过10亿美元。
 
容忍不同思维的精神
 
    “我觉得,作为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容忍,容忍是管理者的首要素质。”
    林文英说,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关心部下,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能够和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朋友,分析这些人的问题,给他们帮助。对管理者而言,做员工真诚的朋友很重要,这样,员工就能和你说知心话,这就可以弥补管理者在工作中的缺陷。
    同时,管理者还要具备领导的艺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任何一个管理者不仅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也要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资格做接班人,永远不会得到上级的提拔。在公司里,我们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从高层一直传递到最基层。在公司内部允许员工对自己的上级,对自己的部下进行批评,否则人人都顾及影响,都做‘好人’,企业管理的进步就无从说起。”林文英觉得,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容人之量,而是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自己一致的人,就会在自己的周围聚集一批与自己思维相似的人,那这样就很危险了。因为当你江郎才尽之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助你,你的想法和做法和围绕着你身边的人的想法和做法,都几乎是一个模式。所以,作为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容纳那些与你的想法、做法、教育、背景都不一样的人。管理一个由一群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团队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挑战,身为高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善于接受这个挑战。
    林文英说,其实,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群体,企业效益的大小、竞争力的高低、财富的强弱,与其说取决于人员的多寡,不如说是取决于群体合力的大小。“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信念功能就在于尽可能地在组织中“整合”群体智慧,“放大”群体合力,来获取企业的最佳效益。
 
善于发现潜伏的海浪和暗礁
 
    一名企业家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自然有他的强处、优点,可是不少企业家不但无法把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而且往往由高处往下滑,其中的致命伤有这么三点,那就是:迷信机会、极度自负和漠视风险。
    成功的企业家远比别人能够早发现商机,他们永远能够在别人看不到商机的地方、时候发掘一片商业天地,因此,他们能够凭借胆识与眼光,迅速地找到通往财富的途径。不过在他们身上,却也同时被贴上了一个明显的标签——迷信机会。如此一来,最后就是对原来模式的无限复制与不断放大,一味追求规模,最终却使企业逐步陷入失控状态。
    极度自负也是诸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家面临失败的一大内因。当一个人因为过去的成功沾沾自喜而变得短视,变得盲目,甚至变得疯狂起来的时候,这个人的危机也在悄然临近。
    一些企业家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往往已经算了回报,算好了收益,一切就像是在打如意算盘,然而有一个极关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那就是是否考虑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如果出现了影响回报的问题,或者影响了还贷时间,局势是否可以控制?贷款与投资之间的风险是否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等等。
    在大多数的企业高层眼里,到处都是机会,机会太多,结果是到处投资,四处贷款,而当遇到阻力或无法预见的事项的时候,却因一个结而牵动全局,最后全盘皆输。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在《父亲给我的教诲》一书就说:“父亲常常给我忠告:做一个生意人,必须认识本身财力的局限。这一点对我从事土产交易和经营其他商业活动非常受用。即使是今日,我总是注意公司资本和负债情况,而不是只顾盈利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个子不大,但什么都敢去投资、都敢去做。不是在自己的强项上下工夫,将强项做得更强,而是忽视了有限,什么都去做。企业家的精力有限、经验有限、财力有限、知识有限,这样无限地去使用你有限的资源,结果可想而知。”林文英把企业比作一艘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大船,他说,“掌舵的船长也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握好一些事项:首先是必须知道航行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然后是要会看航海图,要善于发现潜伏的海浪和暗礁。”
    在竟争激烈、千变万化的现实商业环境的冲击下,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一位具有前瞻眼光的经营者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看好中国铝业光明前景
 
    在林文英治企理念的指导下,南方铝业的产销一年更比一年好。
    “企业的最高设计产能板带达8000吨/月,铝箔达2300吨/月,现在公司两者加起来产量达到5000多吨/月,公司已经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林文英说,公司的产品已销往美国、南韩、印尼等世界10余个国家,“现在我们公司的外销占40%,内销占60%,将来还是要以外销为主,毕竟出口的价格每吨要比国内高出近200美元,价格比国内高出10%。”
    在企业产销两旺的同时,公司还相继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02年开始,南方铝业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000—2005年一直被授予“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2004年起,该公司生产的铝箔、铝幕墙板产品连续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5年度,公司被评为福建省“百家优秀外资企业和百家优秀外贸企业”;2006年荣获由国务院侨办授予的“2003—2005年度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称号;2006年度并获得“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称号。2007年6月,林文英本人被评为第四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
    “从公司创建至今,南方铝业一直都是本着未来发展和竞争的要求,以‘现状’和‘将来’两大方面衡量组织机构及其能力,发现存在的差距,发现组织变革的拐点,主动变革,未雨绸缪,力求走得更快、更远、更好。”见证了南方铝业发展的林文英说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飞得更高。此前,20多年来,林文英家庭为福建家乡捐献了5000多万人民币,在家乡投资已超过2亿美元。
    尽管企业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林文英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仍不敢掉以轻心。
    “中国铝业项目各省都在重复建设,现在中国的铝片厂已有两三百家,产能严重过剩,互相之间打来打去,互相压价,竞争相当激烈,很多工厂就这样倒闭了。而在国外,许多国家都会对各个产业的产能进行控制,尽量保证供需平衡,供需平衡了,就不再准入。”
    令林文英担心的是,中国不管是铝带厂也好,铝箔厂也好,产能已达到了世界第二,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压得很低,“希望中国政府能在产能上适当控制,避免一哄而入,否则,企业倒了,到时最终亏的还是银行、国家!”
    虽然企业遇到了中国铝业产能过剩的成长烦恼,但林文英还是非常看好中国铝业的光明前景,“中国现在的人均铝消费仅0.8公斤,而日本达到了8公斤,美国甚至达到了14公斤,发达国家的人均铝消费是中国的10倍以上,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铝业前景将不可限量。”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10 11:52:5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