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护航

作者:郑晓强
  自5月25日成立以来,厦门市商业银行台商业务部的运作愈发成熟。该行利用战略投资者富邦金控的台资背景,成功推出“两岸通”美元速汇服务。在厦商行办理汇款,当天就可全额到达台北富邦银行,无论金额大小,单笔业务费连同邮电费只需人民币100元;从台北富邦银行汇至厦商行,则只需12美元。
    台商业务部是大陆商业银行中首个以台商为服务对象的专项业务部门,成为上半年厦门银行业的一大亮点。
    由于经济外向度高,厦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厦门银行业迎难而上,一方面实现了自身稳中有升的较好经营态势,上半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55%;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辖内经济已逐步实现企稳回暖。

雪中送炭,加大信贷投放

    “在当前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格局下,保增长、保稳定和保民生的要求客观上决定了银行信贷势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厦门市银监局局长马忠富强调,银行业要增强金融服务大局的意识,使监管部门的支持措施真正转化为惠及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
    数据显示,厦门银行业信贷投放明显提速:上半年贷款季环比增长7.4%,创下近7个季度以来的新高;累计发放贷款2157.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96%,净投放贷款326.4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出128.15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信贷增长中,票据融资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6月末,厦门市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票据融资余额242.74亿元,比年初增加157.59亿元,增长185.07%,较去年同期增长366.18%,占全部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46.95%。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
    此外,为有效支持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促使项目能尽早启动,厦门银行业还充分应用“搭桥贷款”这一较为灵活简便的信贷方式,向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121个项目发放了搭桥贷款,金额达132.77亿元。

有保有压,促进产业调整

   
银行信贷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通过信贷政策的导向功能,能够解决“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资金配置问题。近年来,厦门银行业始终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重点投放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优质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国家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行业,坚决压缩“两高一资”、限制类淘汰类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促进产业调整与升级。 
    “在有保有压的同时,要注意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马忠富分析指出,“对于那些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有市场、有订单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或财务困难的企业,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上半年数据来看,厦门银行业新增贷款向基础设施、个人消费、新兴科技和民生服务四个领域集中。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占人民币对公贷款的30%,比年初提高6.22个百分点;作为上半年新亮点的个人消费贷款,新增72.96亿元,同比多增60.2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4.99亿元、汽车消费贷款新增3.36亿元;向新兴科技类企业贷款投入增加较快,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贷款比年初增长49.85%;一些与民生工程密切相关的行业贷款也大幅增长,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贷款比年初增长25.97%。

多管齐下,服务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银行业“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厦门银行业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马忠富向记者介绍,厦门银行业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
    首先,优化机制,在专营机构设立上寻求新突破。厦门银行业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小企业信贷审批流程,推行“信贷工厂”制和尽职免责制,从体制、机制上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上半年,辖内又有工行、农行、中行、交行、民生银行、厦商行等行新成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其中,厦商行还专门设立了台商业务部。
    其次,加大创新,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速贷通”、“成长之路”、“联贷联保”、“供应链融资”、“个人助业贷款”等中小企业信贷新产品;开发了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仓单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多种新业务。例如,厦商行为厦门某农业企业办理了注册商标质押贷款200万元,成为厦门市首个成功案例。
    第三,沟通联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来,银监局与厦门财政局、经发局、金融办等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小企业风险补偿管理办法,拟于近期出台;配合市经发局等部门开展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活动,帮助获选企业获取各银行的特殊授信支持及政府的贷款贴息资助;4月份,在与市经发局共同举办的“2009年厦门中小企业服务日”上,辖区5家金融机构与相关单位签订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达成授信总额200多亿元的合作意向,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8-14 12:33:40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