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九年高考“新情况”

作者:肖春飞
  又逢高考。相比往年,2009年高考有不少“新情况”:海外名校抢夺生源、高考人数减少、平行志愿推广……
    对考生而言,这些“新情况”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一些人士。
    新课改高考:需科学制度设计
    近来,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新课改高考引起一些争议,各方看法不一。
    考生家长王康认为,这个挺好的……我孩子心理素质不是很稳定,万一她高考发挥不好,一次失误就误不了孩子一生。
    上海大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捷说,学业水平检测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综合考量学生水平,是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但是,必须把游戏规则确定好,过程要全公开,这样才公平公正。
    高考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制度设计公平公正,要让老百姓放心,也要让老百姓看得懂。
    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是逐渐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稳步推进高校自主招生。
    首先,举行真正意义上的学业水平测试,将其作为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高校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表现,并结合学校对学生的考查,录取学生。过程中,学生可申请多所学校。这样,既能实现学校的自主招生,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又能通过多张录取通知书,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增强高校间的竞争。
    其次,未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以及未通过自主招生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再参加集中高考,按照原有方式录取,以确保高校的资源配置率。将来自主招生走向成熟后,随着其录取比例增大,集中录取可逐渐取消,变为多次自主招生。
    高考改革,应从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出发,真正打破“一考定终身”。
    平行志愿投档:大家叫好
    在去年6省市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省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改革。
    杨捷说,实行平行志愿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比如以前,如果填上海交大落档了,就很有可能从一本下档。所以很多学生填志愿非常犹豫,不知如何选择。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从心理上轻松了很多,选择不那么偶然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校。
    王康也认为,填志愿确实是家长与孩子最头疼的事,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敢填名牌学校。平行志愿投档,无疑给家长和孩子在填志愿时“信心”。
    熊丙奇说,“平行志愿”可有效避免以前“先分数优先、再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的分批次按志愿先后集中录取这一制度存在的第一志愿填报不准确,整个志愿面目皆非的情况,可以减少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焦虑。 
    在以往的录取规则中,由于按志愿先后、分数高低依次录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录取,并依此类推到第三、第四志愿,考生选择第一志愿十分关键,由于信息不对称,第一志愿填报有博弈色彩。
    高考人数减少:因素较多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9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比上年减少了3.8%。
    熊丙奇认为,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具体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生源数减少,这与出生人口有关,属于“自然减员”。
    二是复读生减少,这与中学课改与高考政策有关,由于各地推行新课改,一些学生担心课程变化大,不适应新高考,所以放弃复读。另外,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复读生有诸多限制,比如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将当年录取未报到的行为视为“不诚信”。
    三是出国留学增多,这与国内高校的竞争力有关,随着境外高校在内地招生力度加大,一些学生可以参加国外的入学考试,申请到国外高校读书。
    四是大学就业压力增大,考上大学不一定找到好工作,因此,有的考生放弃高考机会,直接就业。
    杨捷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减少,但是高校依然扩招,一些过去读了职校的学生或许能进大学,这对考生目前来说是好事,但是以后呢?当这批学生走上社会时,有适合他们的岗位吗?
    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是要多元化,但社会对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尚未形成,人人都想做白领,所以大家都去挤高考这个“独木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技师……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结构。
    海外高校:抢夺优质生源
    在内地高考开始之前,海外高校就来抢夺优秀生源了。
    王康说,现在到国外读书是好时候,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海外留学的成本下降了。
    杨捷认为,海外名校对中国学生有吸引力,中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这一块在世界上还不是很先进,海外对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看好,这是我们的优势。
    他说,海外名校来招生,要求很高,从海外名校在我们学校招生的情况看,招的学生确实是成绩很好的,或者说有特长的,有的孩子能力很强,像我们班上一个女孩今年被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录取,这所学校招生要求很高,他们看中的是这样一些学生:有一定智商,基础很扎实,能力非常强。我们班上这个女孩子是理科班学生,成绩很好,个性独立,她报考这所学校是自己上网搜索、报名,没有通过家长,也没有通过中介。
    取消加分:为了更公平
    不少地方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杨捷说,我本人是1979年参加高考的,最近看了《高考1977》这部电影,非常感慨。那时虽然录取率非常低,但非常公平。但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高考加分,因此,一些学生想尽办法获得加分,比如开后门拿各种证书,还有高中学生有“专利”,这专利是不是他自己搞的?这个问题没人管,只要有了专利就可以加分。
    一些有踢球天赋、擅长拉琴的学生,为什么一定要进清华、交大这样的学校呢?他们应该去体育学院、艺术学院。
    熊丙奇认为,加分政策的初衷在于校正与消除高考依据分数这一单一人才选拔标准的弊端,发挥一定的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如果加分项目由行政部门单方面决策,老师、学生和家长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如果加分执行过程不公开透明,家长和考生无从监督;如果对违规操作者的惩处轻描淡写--这样的加分会失去“公平”,还是取消的好。

新闻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6-07 16:35:23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