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在国美的轨迹

作者:李明
  在许多熟悉国美发展的记者看来,黄光裕的成功可能更多是由于其运气比较好,然而到底是黄光裕成就了国美还是国美成就了黄光裕呢?
    2002年前当张志铭负责国美管理的时候,开启了国美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在这一阶段,国美开启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将原本只是北京市内的一个小家电商扩张到在国内拥有了巨大影响力的家电连锁巨头。“无论从开店速度,扩张地域,还是单店盈利,社会声望等方面,1997年至2002年都是国美发展最好也是最健康的几年。”而自从张志铭离开国美管理岗位后,国美相对于苏宁的优势就在不断的缩小,并被逐渐的赶超。大家所说的国美地产的辉煌也其实是在张志铭的领导下取得的。

国美的地产“败局”  

    一个巨大的荒凉工地。站在国美广场正在建筑中的围墙外边,你只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庞大。在北京市西南四环的拐角处,即使距离非常远,也可以看到矗立、相邻的两座巨型建筑,A栋和B栋如果围着转一圈足有一公里远。门窗仍未安装上去,可以看到一个个黑洞一样的窟窿。这两座曾经承载着黄光裕最大地产野心的建筑在这样一个多事冬天所呈现出的样貌,以及他们出事的老板,都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沦落成两栋烂尾楼。事实上两栋楼已经盖了四年,仍然没有完工。一旁的小工停下手中的活计,担忧地说:“老板出事了,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黄光裕旗下地产业务比较成功的只有鹏润尊爵李松波开发的位于重庆的“鹏润蓝海”项目,这个总体量为6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盘虽然在今年下半年也遭遇到了楼市的低迷。但自去年开盘之后至今已经销售过半,至少保证不会亏损。不过,李松波在开发成功“鹏润蓝海”之后很快便被调回北京,之后迅速离职。
    当人们为碧桂园在地产高峰时期大量囤地而抹一把冷汗,并用脚进行投票的时候,黄光裕的鹏润地产似乎做得也同样不够高明。 

家电变迁  

    黄光裕的地产业务不够成功,而在其赖以起家的家电连锁领域,黄光裕在管理等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1997年成立鹏润地产之后,由于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地产领域,黄光裕曾经在管理上离开国美电器一段时间。那时的国美电器由张志铭任总经理,副手分别为李俊涛、何炬等。当时正是家电连锁的起步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家电连锁领域很多人都不认识黄光裕。大家知道的只有三张,张近东、张继升和张志铭”。
    恰恰是黄光裕不直接管理,而由张志铭管理,却是国美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在这一阶段,国美开启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将原本只是北京市内的一个小家电商扩张到在国内拥有了巨大影响力的家电连锁巨头。“无论从开店速度,扩张地域,还是单店盈利,社会声望等方面,1997年至2002年都是国美发展最好也是最健康的几年。”不少国美内部人士都持这种看法。
    但2002年黄光裕从地产项目上铩羽,然后回归国美,将总裁之位直接加到自己头上,然后国美内部就开始“折腾”起来了。不断地进行机构调整,人事不停变化,让所有人都有些人心惶惶,无所适从。黄光裕有句学习韩国三星公司的口号:国美永久不变的就是变化。
    变化的第一刀是将整个国美体系由一个总部统一管理突然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分治。黄光裕的原意是想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但事实却是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尤其是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了,还导致了机构设置的重叠。这一试验在实行5个月之后便告失败,然后重新恢复成一个总部模式。
    然后黄光裕又心血来潮,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实行采购与销售机构脱钩。然而这又造成了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到04年8月,采销中心又最终合并。而这已经算是国美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变革了。  

投资失误  

    当然,黄光裕也曾做过许多很漂亮的事情,比如运作国美在香港的上市。虽然也要归功于香港资本市场对家电连锁模式的追捧,虽然在买壳过程当中还遭遇到了香港壳王詹培忠的勒索,买壳价格远远高出市场价,但是黄光裕能够持续不断的套现135亿,绝对是其他人难以想象。
    不过显然黄的对外投资并不佳,导致在套现如此之多现金之后,黄光裕居然面临到现金紧缺问题。自9月底以来,黄所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00493,HK)连续遭到投资者的抛售,其股价距离峰值已跌去五分有四(截至停牌,其股价报收于1.12元)。
    在国美股价如此暴跌中,作为国美实际控制人的黄光裕却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补救。譬如进行适当的股权回购,以保持股价维持在一定价格区间之上。原因在于,黄光裕手头的现金并不宽裕。目前国美电器的总市值已经萎缩至150亿港元左右,甚至不比黄光裕历年从股市中套现的现金多出多少。通常,李嘉诚等富豪在其控股公司出现巨幅暴跌时都会对股价进行一定援救,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对公司实施私有化。
    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黄光裕的对外投资。首先,收购大中电器。虽然当初公布的收购主体是国美电器集团委托北京战圣投资公司进行的,但知情者透露,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国美集团实际控制人黄光裕。如今看来,36.5亿元现金收大中的代价确实有些偏高。即便大中电器今年的利润能够如国美所宣称的达到2亿元,以36.5亿收购价计算折算成市盈率也高达18倍,而目前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市盈率仅为6倍左右。这也意味着,如果现在黄光裕将大中电器装入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中,与其收购价相比,黄将净亏20多亿元。
    如果说收购大中电器虽然短期内财务上亏损,还可以视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投资的话,那么对三联商社(600898.SH)的收购亏空更加严重。
    一位曾接触过黄光裕的咨询界人士也认为,黄的问题主要是他太年轻了,而成功来得又那么轻易,必然导致他的自我膨胀意识。 

黄光裕未实行下去的商业梦想  

    国美音像连锁:2006年黄光裕曾经计划在一年之内便在全国开设600家音像店,采用街面店、社区店和超大规模的旗舰店等,但最终这些计划很快便无疾而终。
    国美医药连锁:2006年黄光裕和全球第一大医药连锁店美国Walgreens共同出资成立的国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入20至30亿元资金,在全国打造国美医药门店。但由于药监局的认证方面的问题以及商业模式的质疑,最终项目撤销。
    国美百货连锁:国美曾经试图以并购的方式进军百货行业,计划收购一家成熟的百货公司,然后以其为班底,再整合扩大,但因未能找到价格合适而业务又好的收购对象,最终不了了之。

鹏润家电:高端定位,最终失误。

    电视购物:2006年国美曾表示试图进入电视购物系统,但未有具体行动。一个月前又重新提出这一业务方向,据说可以充分利用国美发达的店面网络系统进行销售和物流的配送。

新闻来源:东方财经周刊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3-14 08:45:4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