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大手笔”促教育跨越发展

作者:赵郭峰
  近年来,安溪不断深化教育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实施“双高普九”教育龙头工程,深入系统开展教育管理、师德建设、教育科研、教育创新、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项目建设主题活动,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大手笔”举措,有效促进茶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如今,全县教育信息化、优质化、均衡化程度明显提高,区位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大幅跃升,标志教育综合水平的高考质量连续六年高位运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创下了一个个先进,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茶乡教育新篇章。 

大投入快马加鞭求跃升 

    教育要优先发展,党政重视是基础,经费投入则是强劲动力。“抓好教育就是抓住安溪的未来”、“不能让安溪输掉未来”……对于教育的态度,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县长陈灿辉等县主要领导话很朴实但掷地有声。 
    经费保障也没有落下。近年来,安溪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大手笔实现了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2004年至今,安溪教育投入增长率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平均高出近5%%,在校生平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都保持了逐年增长。 
    县政府每年60万元助学专款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受此带动,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纷纷参与扶困助学。另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被免予收取学杂费,低保家庭和特教学校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至2007年,全县共免除农村初中、小学生学杂费5100多万元,低保家庭子女、特教学校学生11129人次免交课本费,金额61.19万元。 
    在此期间,安溪还投入了9055万元消除、改造危房。2006年12月,安溪危改工作通过省危改办验收。2007年,安溪继续把中小学危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改造D级危房34500平方米;2007年5月后,新增校园面积342800平方米。 
    随着大县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安溪城区完善教育资源布局纳入了科学规划,并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办好教育。2002年,民营企业家柯希平等人投资7000多万元,创办该县第一所民办中学——恒兴中学。2006年,安溪将实验小学迁扩建等项目列入县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达3100万元。2007、2008年,县委、县政府又连续两年把新扩建城区中小学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财政性资金6000万元。 
    目前,实验小学、特教学校、县直第六小学、第十小学新校舍已陆续投入使用,县直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第十一小学和龙湖中学、光德小学陆续开建。10多所项目校全部交付使用后,可满足未来30万城市人口的就学需要。 
    安溪还十分注重借助海外侨亲力量加大教育投入,茶乡的海外侨亲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明德特教学校,梧桐中学,慈山学校,培文师范(高中),虞宗小学……每所侨校背后都藏着一个侨亲们热爱家乡、心系乡梓的故事。 

大整合忽如一夜春风来  

    1+1可以大于2,也可以小于2,同样的资源发挥作用是大还是小,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和运作。 
    作为二元结构较明显的农业人口大县,安溪特别注意整合教育资源,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超前思维、和谐发展”的安溪教育跨越式发展新思路,从政策、资金、项目、师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扶持,缩小城乡差别。 
    2006年9月,县政府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安溪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以实现“人人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奋斗目标。 
    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新农村规划等因素,安溪自2004年以来共撤并3所初中校、71所小学,建设59所寄宿制小学、75所寄午制小学。通过布局调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到扩大,有效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今,在城镇小学、中心学校或点校就读的小学生比例已达到全县小学生总数72%%以上。 
    同时,安溪还倾斜资金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和薄弱校改造。2004年以来,消除、改造危房129528平方米,新建校舍145846平方米,改造农村初中和基层小学50所。2007年,县财政安排250万元专款,用于66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小学后勤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县财政继续安排6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 
    此外,在香港福建同乡会、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福田丰都、感德尾厝、湖上盛富、西坪柏叶、剑斗举口、感德福德、尚卿灶美、虎邱少坑、龙涓举溪、龙门洋坑、长坑扶地、龙涓内灶等12所农村希望小学得以建立,造福当地群众。 

大发展百年大计更辉煌 

    “学校比乡政府还漂亮!”在安溪龙涓乡,当地群众有一个这样的公识。而实际上,龙涓乡学校的硬件让见多识广的《中国教育报》记者也咋舌不已:尽管当地乡民还保留着“赶集”的传统,但在学校现代化的应用随处可见,挺拔簇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齐全的电教设备、整洁的寄宿生食堂、完备的运动设施……让人分不清在乡间还是城市。 
    龙涓是安溪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安溪不断深化教育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建设现代山水茶乡的奠基工程,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如今,全县教育信息化、优质化、均衡化程度明显提高,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大幅跃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从2000年的643人增至2008年的4530人,8年中间增长6倍,沉重的人口负重逐步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 
    均衡的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安溪在加大投入、调整布局的同时,大力引导优质师资到农村学校支教,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以来,全县已有200多名城区学校、达标学校和示范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山区学校支教;2008年,县里又专门出台《安溪县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暂行实施办法》,交流对象覆盖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职校各类教师,加大了城乡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共建工作力度。 
    与此同时,2004年,安溪在全省率先推出奖励名优教师的举措,对205名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实行津贴工资奖励。同年,安溪在全省再次率先推出奖励山区优秀教师的举措,对全县807名长期在山区工作的优秀教师实行浮动一级工资奖励,奖励对象占山区教师总数的20%%,调动了教师扎根山区、安心从教的积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瞻远瞩的安溪人正以当初树立铁观音品牌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推进着教育发展,期待明天更为美好。

新闻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9-09 22:17:0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