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把“奥运经济”这场戏唱下去

作者:周永华

    奥运无处不在,正是奥运经济的蔓延发展释放了奥运的乘数效应。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经济现象,“奥运经济”自奥运诞生或许便存在了,随着其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扩张,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刻意盯上了她,并试图驾驭“奥运经济”以服务自身。中国企业也不例外,也成为奥运这个辉煌舞台上的主角。
    然而,奥运之于中国经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何在?后奥运时代,企业如何巧妙地把“奥运经济”这场戏继续唱下去?

令人艳羡的奥运传播平台——“奥运经济”无处不在

    奥运是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强有力的传播平台。电视的普及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体育比赛的时空局限性,极大地增强了奥运对社会的影响力。事实上,从中国成功申奥到奥运会召开期,被打上中国“本土产”符号的奥运经济就已开始绽放光彩,主要体现为投资需求的增加,受益行业将以建筑、地产、建材、科技信息、环保为主。
    对于奥运举办地而言,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7年的时间,其间需兴建大量体育、交通、环保、通讯、服务等设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为直接甚至只是间接相关的体育产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交通运输、旅游餐饮、邮电通讯、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娱乐行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弥足珍贵的促进作用。
    而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除了门票收入、广告赞助、电视转播出售、奥运彩票发行、奥运会纪念品发售等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之外,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奥运经济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其间,国民经济增长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为主,旅游、商贸等消费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受益行业则以旅游、商贸、交通、通讯、传媒、宾馆、餐饮等行业为主。 
    对于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而言,许多企业把奥运看做是一个支点,把奥运营销看做是一个杠杆,撬动我们品牌的影响力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并撬动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厂商借助奥运开展的营销活动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达到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奥运体育精神所推崇的公正、公平更能使其宣传效果和品牌价值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中国品牌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08奥运营销报告》显示,大量的企业都在搭乘奥运顺风车。从商业角度来说,奥运不仅是场内专业体育厂商的商业机会,更是场外那些非体育厂商的展示平台,而恰恰正是与体育无关的各行各业,推动了奥运的无所不在——中国银行等8家中国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海尔等7家中国企业成为赞助商,贝发文具、千喜鹤猪肉等9家中国企业成为独家供应商,而其他一些中国企业成为了16家供应商、61家特许生产商、60家特许零售商中的一员。他们巨额投入的后面将是更加巨大的回报。据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
    事实证明,北京奥运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一种重要标志,将进一步改变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认识,改变国内对中国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她将把中国企业带到更为广泛的世界大家庭中,让全世界以新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的企业们,认识中国,并以此来带动中国企业步入新的发展与繁荣之路。

给奥运经济算大账——后奥运影响仍将持续

    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北京奥运所谓的直接经济效益的“赚”与“赔”,都是一个大致判断。然而,北京奥运会要实现真正盈利,并不是账单上简单的“赚”与“赔”的最终结果。面对奥运后人们关注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下滑与衰退的问题,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从北京奥运的经济规模来看,还远不足以左右中国经济走向。众多相关研究表明,奥运主办城市在本国经济中的地位是决定“后奥运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奥运效应”对经济总量相对小的国家影响要更明显一些,但对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影响较小。有资料显示,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下滑的国家中,举办城市的GDP占比一般要达到全国总量的10%以上,而北京GDP全国占比还不足4%。
    此外,中国尚未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蕴涵着远未穷尽的内在需求,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快速发展的持续驱动力,并可有效消减外部经济衰退影响,这也是后奥运经济能被乐观看好的重要因素。此届奥运会结束后,虽然特殊的、超常规的需求会消失,但后续需求马上就会跟上,中国企业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
    即使在2008年以后,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仍会持续。在奥运会举办后期,大量体育场馆转型,商业、交通、旅游开发得到综合利用,相关上市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勾勒出中国经济经历过快速增长的30年之后,仍将在北京奥运后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阶段。
    如同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所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如果从更加深入、长远、智慧的眼光出发,秉持“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北京奥运,还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植入诸多隐性的转型积极因素。
    “体育搭台”造就的奥运经济,不只意味着企业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北京奥运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中国企业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才能在奥运的影响和感召下分享全球的企业奥运盛宴,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全球。
    其实,奥运之于中国经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将有助于引导中国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使中国经济真正步入强者行列。尤其是北京奥运会践行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所带来的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开放的姿态和眼界,都将对中国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发生推动作用。

中国企业的一个新起点——借势后奥运商机闯世界

    奥运大幕已经拉开,企业也成为这个辉煌舞台上的主角,但是中国企业要如何巧借这出大戏的余温走世界?热情之余,仍然需要理智与冷静的分析。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中国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奥运经济,既不要在宣传上盲目夸大奥运经济的魔力,也不要在现实中企图借奥运经济一步登天。
    应该说,借助奥运会这个世界性大舞台,中国已经唱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民族大戏。奥运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并创造了新活力,也带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辐射作用,而新增长点和新产业正在酝酿和培养过程中。
    中国企业怎样借助本届奥运的“民族特色”,巧妙地走出去?伴随着奥运后民族文化的升温,以及民族特色逐渐为更多外国宾客感兴趣,中国企业仍可以把这场戏唱下去。比如,卷轴、丝绸、陶瓷、茶艺等有着浓厚传统工艺的产业不妨借势推广;又比如,一些涉及到工业设计的行业,诸如服装、钟表则可考虑将中国文化更多地融入于其设计理念中,借文化营销之力推动在国内外的品牌营销。
    巧借奥运元素,进一步拉近与社会公众的心理距离。对于这一点,已经有许多企业做出了反应。比如,某房产企业通过山水画卷的方式就进行了广告创意。而包括“草根版”奥运歌曲的演唱、开幕式入场、表演、点火等场景的再现和演绎,都会是企业公关活动中不错的思路,能够提高企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行动时应“抢时效”,不宜距离奥运会结束的时间过于久远。
    北京奥运的举办标志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包括我们经济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个水平和成就只是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并非终点。从这个层面来看待后奥运经济,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综上所述,北京奥运所带来的决不仅仅是体育,其影响决不仅仅是在一时,她将企业向前推进——向世界开放,向现代化转型。可以预见的是,此届奥运会带给赢得全球众多关注目光的中国企业的遗产不会是短期的,它将长期持续!

新闻来源:经理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8-19 11:21:4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