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构筑海西经济新亮点

作者:苏水良 刘金国

———访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

    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实践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创“七项新高”:全市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最好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创近11年来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也达到近6年的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全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三明市位于闽北山区,经济发展条件并不优越,一年多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却出现众多新突破、新亮点,并快速融入海西建设大局之中。是什么力量推动三明市经济不断向前跨越?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

持续创新思路

    三明市是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福建最大的钢铁、化肥和煤炭企业都聚集于此。但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明自然遇到了赶超沿海发达城市的新课题。
    发展是硬道理。叶书记告诉记者,三明山青水秀,精神文明建设一直走在福建前列,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速度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着重从创新入手,按照福建省委提出的“发挥三明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的要求,持续创新思路,在发挥前锋作用上赋予新内涵,即将三明的发展融入整个海西建设的大局当中,强化沿海意识、先行意识,敢拼敢上、敢为人先,在海西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努力成为沿海纵深推进、内地扩大开放、闽台交流合作的前锋。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之源。持续创新思路不但为三明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为三明的后续发展找到了正确的方位。叶书记介绍说,思路是先导,科学的思路对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持续创新思路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在扩大产业基地上确立了新导向,这就是立足三明的基础和条件,巩固老基础,建设新基础,增强重点产业在全省中的作用,着力建设海西重要制造业、特色农业、林产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四大”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其次在构筑综合枢纽上突出新定位,这就是充分挖掘、发挥三明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推进交通、能源、市场体系建设,构筑海西综合交通、重要电网“两大”枢纽和现代物流集散地,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与幅射能力。第三在凸显支撑功能上拓展新空间,坚持立足三明、放眼海西,用加快现代城市群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海西发展大局当好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

     2006年,三明市有165个项目获国家专利授权,比上年增长111.5%,增幅位居福建省第一;还有1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和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数均居福建省设区市前列;更为可喜的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选育的超级新品种,已连续三年刷新世界水稻单产纪录;三钢集团、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列入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上榜企业数位居福建省第二······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说明了三明市的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高。
    创新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叶书记介绍说,为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委、市政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突出重点,紧抓落实,集中力量组织实施100多项重点科技项目,其中17个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另一方面,突出企业主体,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去年全市实施千万以上技术项目165项,完成投资50.8亿元。再一方面,就是突出产学研合作,全市有四百多家企业与上百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项目近千项,同时还新增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次,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天然药业技术转移区域性服务平台”,扶持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投入运行,推进中药材种植CAP示范基地建设和生物医药科技项目的研发。其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运用创新手段,提高循环经济能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节能技术推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措施,有效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同时抓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现有福建环科、永安智胜等企业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福建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推动发展

    创新无疑在三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创新的魅力如今还在延续。叶书记最后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福建省委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推动三明市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这已是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为此,市委、市政府将不断总结新的经验,高举创新这面旗帜,以创新思维分析新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新课题,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发展后劲新提升,为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载2007年8月6日,财富时报,234期,A4版)

新闻来源:财富时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4-28 18:34:24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